电动车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防安全方面
- 充电不当引发火灾:
- 过度充电:一般电动车充8小时左右就能满足需求,但很多人会整晚长时间充电,甚至超过10小时,这会让电池发热、鼓胀甚至爆炸,引发火灾。
- 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在户外私拉乱接电线充电,裸露在外的电线经过暴晒、雨淋,容易漏电引发火灾,如果电线老化或者电动车本身电瓶出现了问题,更容易发生火灾。
- 违规室内充电:部分车主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一旦出现意外,就会直接阻断逃生通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 使用劣质充电器:价格低、质量差的充电器内部只有散热扇和散热板,没有保护板,不能起到自我保护、自我断电的作用,充电时可能会因故障引发火灾。
- 线路老化短路起火:电动自行车使用过久,线路容易老化、松动导致漏电、接触不良或短路。如果车辆线路发生故障,产生的高温容易引燃车辆的鞍座及装饰性塑料件等,从而引发火灾。
- 电池故障自燃:电池质量问题,充电过程中因充电不规范而导致的自燃;过多充电,由于夏天天气太热有可能会导致电池过热,从而引发自燃;另外长期不使用突然充电也易发生自燃,应及时检查维修电瓶及线路。
交通安全方面
- 骑行行为不规范:
- 乱闯红灯:很多人在驾驶电动自行车时为了抢时间而闯红灯,在过马路的人丛中穿梭,和行人抢道,不仅容易撞到行人,还可能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引发交通事故。
- 随意横穿马路:一些电动自行车本来沿着道路的一边行驶,但看见道路上车辆减少后,会立即横穿马路,后面如果有车辆快速开来,往往会导致双方车辆都避闪不及,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任意超载一路狂奔:经常能看到电动自行车超载的现象,一辆车上挤两个甚至3个人,这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增加刹车距离。而且部分人驾驶电动自行车时还在路上狂奔,速度过快,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及时刹车或避让,容易引发事故。
- 酒后驾驶:部分人认为驾驶电动车喝点小酒没关系,也不会查酒驾,就抱着侥幸的心理酒后驾车。但酒精会使人对外界的反应及控制能力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一旦发生事故,后悔莫及。
- 违规载人: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不仅影响驾驶人的操控能力,乘坐人员更是缺乏安全保障。
- 车辆自身安全隐患:
- 速度快: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都超过国家标准(超过20公里/小时),导致电动自行车安全系数大大降低。而且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超过20公里/小时的电动自行车会按照摩托车进行处理。
- 制动性能差:电动自行车综合安全性能差、制动性差的情况相当普遍。在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因为刹车或者躲闪不及造成事故的情况较为突出。
其他危险情况
- 自燃爆炸:电动车的电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自燃或爆炸,这不仅会对车辆本身造成损坏,还可能危及周围的人员和财产安全。例如,2024年9月14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北街道一居民楼发生火灾,事故已造成4死3伤,初步了解起火原因是电动车在楼下充电导致。
- 配件故障:电动车的一些配件,如刹车、轮胎、灯具等,如果出现故障或损坏,也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增加事故的风险。
- 天气影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雨雪、大风、浓雾等,电动车的行驶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制动距离也会增加,容易发生侧滑、摔倒等事故。
为了减少电动车的危险性,建议用户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车及充电器,不要擅自改装电动车,定期检查电动车的电路插接点、刹车、轮胎等部件,避免在雨天、积水路段行驶,充电时要远离易燃物品,并将充电器放置在比较容易散热的地方,充电时间控制在6-8小时,不要乱走机动车道、走非机动车道,在没有非机动车的道路上应该靠右行驶,并保持安全速度驾驶,佩戴安全头盔等装备。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