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新能源容易起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电池自身因素
- 电池质量问题:部分厂商为压低成本,采用劣质电芯或不合格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比如一些小厂生产的电芯,在一致性、稳定性上存在缺陷,容易在使用中出现问题。BMS若不能精准监测和控制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就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增加起火风险。
- 电池设计缺陷:一些车型的电池包结构设计不合理,散热通道不畅,导致散热效果差,热量容易积累。比如电池模组之间的间距过小,不利于空气流通散热。还有电池的封装工艺不佳,可能使电池内部在振动等情况下出现短路隐患。
- 电池老化:随着使用时间和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会逐渐老化。电极材料会发生损耗、电解液会干涸或变质,导致电池内部阻抗增大,产热增加。老化的电池还可能出现锂枝晶生长现象,锂枝晶会刺穿电池隔膜,引发内部短路,进而起火。
充电相关因素
- 充电设备故障:使用非原装、质量不合格的充电器,或者充电桩本身存在故障,如过压、过流保护失效等,可能输出异常的电压、电流,使电池过热。例如,一些第三方充电器在没有过充保护功能的情况下,会持续给电池充电,导致电池过充发热。
- 充电环境不良: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充电,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高温会使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速,增加热失控风险;潮湿环境可能导致充电设备和电池接口处发生短路。
- 充电习惯不当:过度充电、频繁快充会对电池造成较大损害。过度充电会使电池长时间处于满电状态,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频繁快充会使电池在短时间内接受大电流充电,加速电池老化,使电池内部产热过快。
车辆自身故障
- 线路问题:新能源汽车电路系统复杂,线路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老化、磨损,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引发短路。车辆受到振动、颠簸时,线路接口可能松动,也会造成短路,产生高温引发火灾。
- 电子元件故障: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电机控制器等电子元件若出现故障,可能会输出异常信号,使电池管理系统失控,或者导致电机等部件过载运行,产生大量热量,引发热失控。
外部因素
- 碰撞挤压: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底盘受到严重磕碰、剐蹭时,电池包可能会变形、破损,内部的电芯和电路受到损坏,导致短路起火。比如在高速碰撞事故中,电池包受到的冲击力很大,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 涉水浸泡:车辆涉水深度过高,水可能进入电池包,造成电池短路、电芯损坏。长期在潮湿环境或被水淹后,电池的绝缘性能会下降,增加起火风险。
- 高温天气:在炎热的夏季,外界高温会使电池温度进一步升高,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电池更容易出现热失控。而且高温还会使电池的电解液等材料性能发生变化,降低电池的安全性。
车辆改装因素
一些车主私自对车辆进行改装,如更换电池、增加电器设备等。若改装过程不专业,未遵循规范,可能会破坏原车的电路结构和安全设计,导致线路混乱、接口松动、负荷增加等问题,从而引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