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是否适合开电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具体分析如下:
有利因素
- 政策支持:《沈阳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电车使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 城市工况适用:如果主要是在沈阳市内通勤,行驶里程一般不会太长,多数电车的续航可以满足日常需求。并且市内交通相对拥堵,电车在启停时能耗相对稳定,不像燃油车在频繁启停时油耗较高。
- 运营成本低:电车的保养费用相对较低,没有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机械部件,主要保养项目为电池检查、电机维护等。在日常使用中,按居民用电价格计算,每度电价格通常在几毛钱左右,以一辆百公里电耗15度左右的电车为例,成本明显低于燃油车。
- 充电设施逐渐完善: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市内的充电站、换电站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像国家电网等能源企业以及蔚来、理想等车企都在积极布局充电设施,在主要高速如G1京哈高速沿线也有多个充电桩品牌和众多充电桩。
- 环保舒适:电车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同时,电车通常具有噪音小、振动小的特点,驾驶体验更舒适。
不利因素
- 冬季续航衰减:沈阳冬季气温较低,经常会达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电车的电池活性会降低,续航里程会大幅衰减,一般可能会打五折甚至更多。
- 充电时间长:相比燃油车加油只需要几分钟,电车充电时间普遍较长。即使是快充,也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慢充则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使用效率,特别是在有紧急出行需求时。
- 特殊天气影响:夏季高温时,电车的电池也可能会出现过热等问题,需要停放在阴凉处避免损坏。此外,在暴雨等恶劣天气下,部分地势较低的充电桩可能会被水淹,存在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充电。
- 长途出行不便:如果有长途出行需求,特别是往返距离超过200公里的,电车可能会面临续航焦虑,需要提前规划好充电地点,并且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时可能需要排队,会增加出行时间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