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自燃虽然可怕,但仍然允许生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整体风险可控
- 实际自燃率较低: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称,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车自燃率约万分之0.44,燃油车为万分之0.58,新能源车自燃率低于燃油车。随着技术进步,电车自燃率还在持续下降。
- 风险可通过措施降低:通过材料优化与工艺改进、完善电池管理系统、加强物理防护设计、建立冷却系统、采用冗余安全设计等手段,能极大降低电车自燃风险。
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 环保效益显著:电车以电为动力,相比燃油车,在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气排放,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 推动能源转型:能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安全与独立性。
- 带动产业发展:电车产业涉及电池技术、电子控制、电机制造等多个领域,其发展可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进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技术发展与进步潜力
- 技术持续创新: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如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有望解决现有锂电池的安全隐患,同时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续航里程。此外,智能充电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等也在不断优化。
- 安全标准完善: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持续制定和完善电车生产的安全标准与规范,如2020年发布的GB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多个方面提高了电车的安全技术要求。
市场需求与消费者选择
- 出行需求多元化:电车具有噪音小、加速性能好、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尤其在城市通勤等场景中优势明显,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 消费观念转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选择更环保、更低碳的出行方式,电车符合这一消费趋势,市场需求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