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保险相关政策主要体现在2025年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1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中,具体如下: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降低维修使用成本
- 丰富维修零部件供给: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支持销售“三电系统”配件。
- 加强维修企业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维修和理赔标准,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
- 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研究制定低速碰撞试验标准,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推动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
- 创新优化车险供给
- 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引导保险行业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有效保险保障,实现消费者愿保尽保。
- 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研究在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内优化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及规则,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费率形成机制。
- 丰富商业车险产品: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支持新能源网约车灵活投保;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
- 优化车险定价标准
- 提升定价精准度:充分发挥行业纯风险保费在定价中的基准作用,完善行业纯风险保费测算调整的常态化机制。对新车型,综合考虑新车售价、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安全配置、保险车型风险分级等因素,提升定价精准度和合理性。
- 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 加强精细化管理:各财险公司要建立健全新能源车险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基础建设,完善查勘理赔报告记录规则,加强成本核算,合理确定自主定价系数。
- 推动数字化转型:鼓励保险行业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业务流程推进降本增效。
- 强化车险监管
- 规范市场行为:各财险公司要严格执行新能源车险相关监管要求,创新产品服务,合理确定业务考核指标,提高消保类、效益类指标权重。各金融监管局要合理设定费率审核标准和费率回溯监管标准,督促辖内财险机构规范合理使用自主定价系数。
《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
- 多元化保险场景: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的特点,开发《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既涵盖本车损失,又包含充电桩等辅助设备自身损失以及设备本身可能引起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
- 定制化保险责任:以列明式的表述,突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构造特征,如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等,同时将保障范围扩大至车辆特定的使用场景,如自助充电、专用车辆工程作业等。
- 人性化保险保障: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风险,设计《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承保由于外部电网输变电故障、电流电压异常等导致的车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