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车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车辆基本信息
- 生产资质和3C认证:新国标出台后,要求企业获得生产资质后才能生产产品,产品必须获得3C认证后才能销售和上牌。
- 车辆类型:明确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还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如纯电动汽车零排放但续航可能有焦虑,混合动力汽车可油电切换续航里程较长。
核心性能指标
- 电池性能
- 容量:一般来说,电池容量越大,续航里程就越长,常见的电池容量单位有千瓦时(kWh),如40kWh、60kWh等。
- 能量密度:能量密度越高,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就越小,整车性能也会更好,其单位通常为Wh/kg。
- 充电速度:关注车辆支持的充电功率以及是否支持快充技术,如是否支持800V高压快充,快充时间从0充到80%需要多久等。
- 循环寿命:即电池能够完整充放电的次数,次数越多,电池的使用寿命相对越长。
- 电机性能
- 功率:功率越大,车辆的加速性能通常越好,单位为千瓦(kW),比如一些小型电车电机功率可能为几十千瓦,而高性能电车可达数百千瓦。
- 扭矩:扭矩越大,车辆的爬坡能力越强,在起步和加速时也会更有力,单位是牛?米(N?m)。
- 转速:转速范围越宽,车辆的适应性就越强,可以满足更多的驾驶需求。
- 续航里程
- 官方数据:了解NEDC、WLTC等不同测试标准下的续航里程数据,WLTC工况相对更接近实际驾驶情况。
- 实际续航:通过车主口碑、评测报告等途径,了解车辆在实际使用中的续航表现,因为实际续航会受到驾驶习惯、环境温度、车辆负载等因素影响。
智能系统配置
-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了解车辆具备的自动驾驶级别,如L2级辅助驾驶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要明确其功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能盲目依赖。
- 智能互联功能:如是否支持手机远程控制,可实现远程解锁、启动、查看车辆状态等;是否有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可语音控制导航、音乐、车窗等设备,以及系统的流畅性和识别准确率等。
- 硬件算力:算力决定了智能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未来升级潜力,目前行业内平均的算力水平在200-500TOPS,高算力能确保系统流畅运行并支持新功能升级。
车辆安全性能
- 主动安全配置:常见的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等,一些高端车型还可能配备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
- 被动安全配置:包括安全气囊的数量和位置,如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头部气囊等;车身结构的强度和防撞性能,如是否采用高强度钢材、吸能式车身设计等。
- 电池安全:了解电池的防护措施,如电池包的防水、防撞、防火设计;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能否实时监测电池状态、进行过充过放保护等。
车辆舒适性与便利性
- 内饰空间:包括车内乘坐空间的大小,如头部空间、腿部空间是否宽敞;储物空间的设计是否合理,如后备箱容积、车内储物格的数量和大小等。
- 座椅舒适性:座椅的材质、柔软度、包裹性和支撑性如何,是否有座椅加热、通风等功能,后排座椅是否支持放倒以增加储物空间等。
- 空调系统: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温度调节的精准度和速度,以及是否有分区空调、空气净化功能等。
- 噪音控制:了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噪音水平,包括风噪、胎噪和电机噪音等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车内的静谧性会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车辆外观与质量
- 外观设计: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车辆的外观造型、颜色等,同时要注意车辆的尺寸和轴距,这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停车便利性。
- 车身材质:了解车身主要采用的材质,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不同材质在强度、重量和耐腐蚀性能上有所不同,会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车漆质量:观察车漆的色泽、均匀度和硬度,优质的车漆不仅美观,还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蚀。
售后服务与成本
- 售后服务网络:了解品牌在当地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4S店的数量和分布,是否能提供及时、高效的维修保养服务,以及是否有24小时紧急救援等增值服务。
- 维护成本:了解电车的常规保养项目和费用,如更换空调滤芯、检查电池和电机等;了解易损件的价格和更换周期,如刹车片、轮胎等。
- 保值率:由于电车技术迭代快,电池存在衰减问题,保值率一般较低,可参考市场上同品牌同车型的二手交易价格,了解其保值情况,选择市场占有率高或有车电分离设计的车型,可能会有更好的保值效果。
政策与补贴
- 政府补贴:不同地区对购买电车有不同的补贴政策,如购车补贴、充电补贴等,了解当地的补贴标准和申请流程,可以降低购车成本。
- 限行限购政策:部分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有不限行、不限购或优先摇号等政策,这对于有购车需求但受到限行限购限制的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汽车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