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电池在一定情况下是会污染环境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生产阶段
- 原材料开采:电池制造所需的锂、钴、镍等金属通常来自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开采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等,还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 加工过程:在提取和处理这些金属时,会使用到硫酸、盐酸等有害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可能会随废水排放到环境中,导致水体的酸碱度改变,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还可能渗入土壤,影响土壤结构和肥力。此外,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
- 电池制造:电池制造环节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废气中可能含有有机溶剂挥发物等污染物,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酸碱物质等,固体废物包括边角料、报废的电池组件等,若处理不当,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使用阶段
一般来说,电车电池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直接污染相对较小。但如果电池管理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电池过热、燃烧或泄漏,电解液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释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另外,一些电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中含有PFAS化学物质用以降低电池的易燃性和导电性,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通过电池的微小泄漏等途径进入环境。
回收阶段
- 重金属污染:电池正极材料中含镍、钴等重金属,如果不经专业回收处理,随意丢弃或非法拆解,重金属会通过雨水冲刷、土壤渗透等方式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会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 电解液污染:电解液溶质六氟磷酸锂属有毒物质且易潮解,会造成氟污染,溶剂会造成水污染。如果废旧电池在回收过程中发生破损,电解液泄漏,将对周围的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PFAS污染:如前面提到的,含有PFAS化学物质的电池被丢弃到垃圾填埋场后,PFAS可能会从垃圾填埋场渗入环境中,由于PFAS极难降解,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