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在提升续航方面面临诸多限制,主要原因如下:
技术层面
- 电池技术瓶颈:当前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困难,虽然有技术进步,但想大幅提高能量密度,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如增加自燃风险等。且电池产能有时无法跟上需求增长,导致车辆成本上升。
- 电机与电控系统:在电池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电机功率大,车辆加速、爬坡性能好,但续驶里程会缩短。而优化电机与电控系统以提高电能转化效率的难度较大,技术突破需要时间和大量研发投入。
- 车身设计优化极限:通过车身轻量化和降低风阻系数能减少能耗,但随着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如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实现车身轻量化,每降低一定重量的难度都在增加;优化车身外观设计降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cd也变得愈发困难。
成本与安全层面
- 成本因素:
- 购车成本:续航里程的提升主要依靠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组,而电池成本在电车总成本中占比较高,会使车辆的制造成本显著上升,进而导致车辆售价提高。
- 后期成本:长续航电车的电池容量大,更换电池时的费用也会更高。
- 安全因素:
- 电池安全风险:电池容量越大,电池内部的能量密度越高,发生热失控等安全事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在碰撞、高温等极端情况下,大容量电池可能更容易引发起火、爆炸等危险情况。
- 系统可靠性:长续航电车的技术要求更高,对电池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果这些技术不够成熟,可能会导致车辆出现故障。
实际使用层面
- 测试标准与现实差异:目前的续航测试标准如CLTC等是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下进行的,与实际驾驶状况存在差异。实际使用中,环境温度、驾驶习惯和路况都会对电耗造成影响,导致实际续航远低于测试续航。
- 充电设施限制:尽管充电桩数量在增加,但分布仍不均衡,在偏远地区、老旧小区等充电桩覆盖不足。即使车辆续航长,若途中找不到充电桩,也无法解决里程焦虑。而且充电时间相对较长,电池容量越大,充电时间往往越长,降低了使用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