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不修有轨电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已有替代方案
- 智轨优势明显:智轨造价仅为现代有轨电车的1/5、地铁的1/10。在建设上,智轨无需铺设实体轨道,只需在马路上涂两条导引线,施工量小,对城市现有道路和基础设施破坏小,建设周期短。运营方面也较为灵活,能根据客流变化调整运营车辆和线路。而且智轨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的特性,每公里运行耗电量仅为2-3度。
- 公交系统成熟:宜宾已拥有较为成熟的常规公交系统,能满足大部分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常规公交覆盖范围广、线路多样,可深入城市各个角落,能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设有轨电车的必要性。
- 城市自身条件
- 人口与客流因素:有轨电车通常适用于人口密集、客流需求大的区域。宜宾作为四线城市,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有限,未达到一些大城市的规模,整体客流强度相对较低,对大运量、高频率的有轨电车需求不迫切。现有公共交通方式基本能满足当前客流运输任务,若修建有轨电车,可能面临客流不足、运营成本难以回收等问题。
- 地形地貌限制: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这种地形给有轨电车的线路规划和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建设难度和成本都会增加。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地段,有轨电车的爬坡能力和安全运行保障要求更高,需要特殊的技术和设施支持。
- 政策与规划导向
- 国家政策影响: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严格的审批标准和政策导向。近年来,更加注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强调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宜宾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需求的智轨等新型交通方式,而非传统有轨电车。
- 城市规划布局:《宜宾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构建以轨道交通、智轨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水上巴士、定制公交为补充的多模式、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已将智轨等作为重点发展的公共交通方式,以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没有给有轨电车预留太多空间。
- 运营管理考量
- 维护成本较高:有轨电车的轨道、车辆等设施需要专业的维护和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相比之下,智轨和常规公交的维护技术和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合宜宾的财政负担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
- 交通管理复杂:有轨电车在道路上行驶,需要专门的交通信号和管理系统来保障其优先通行权,这会增加城市交通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宜宾现有交通管理系统在应对智轨和常规公交的运营管理上已积累了一定经验,若引入有轨电车,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交通管理体系,增加管理成本和协调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