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在造电车,主要有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产业升级等以下几方面原因:
- 能源安全层面
- 降低石油依赖:中国是石油消耗大国,石油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大量依赖进口。发展电车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降低因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的能源供应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利用过剩电能:中国存在电能过剩的情况,尤其是夜间,电厂发电往往无法完全消化。电车的发展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多余电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环境保护角度
- 减少尾气排放:传统燃油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电车在使用过程中零排放或低排放,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契合环保目标: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电车的发展符合国家整体的环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 产业升级需求
- 实现弯道超车:在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而在电车领域,技术差距相对较小,中国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不少突破,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推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 带动相关产业:电车产业能够带动上下游众多产业链的发展,如电池制造、充电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技术、材料科学等,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政策支持引导
- 购车优惠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电车发展的政策,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免费停车、不限行等,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提高了电车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消费者购买电车,从而推动了电车产业的发展。
- 产业扶持政策:政府还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在电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电车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市场发展潜力
- 国内市场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智能化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电车认知的加深,电车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国际市场拓展:在全球电车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电车产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有机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 技术发展驱动
- 技术突破:中国在电池技术、充电技术等电车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充电时间逐渐缩短、电池成本逐步降低,使得电车的性能和经济性不断提升,越来越具备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实力。
- 智能网联融合:电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智能化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满足消费者对未来出行的需求,也推动了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