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电车有很多技术源自日本,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融合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以下是具体说明:
- 核心电池技术
- 燃料电池技术:丰田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研发历史悠久,1922年就开始相关技术研发,1993年申请专利,2014年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在电堆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扩散层和双极板等核心技术领域有大量专利,其技术专利布局主要集中于控制系统等领域,与日本本土企业紧密合作,核心技术多来自日本本土。
- 锂离子电池技术:丰田公布了多款锂离子电池技术,如性能版电池、普及版电池和高性能版电池等,这些电池技术的研发是丰田在日本进行的大量研发工作的成果,且在全固态电池技术上也有很大进展,计划于2027-2028年投入实际应用。
- 汽车制造技术
- 一体化压铸技术:丰田于2024年在爱知县的工厂引进一体化压铸“Gigacast”技术生产电动汽车零件,该技术虽不是丰田原创,但丰田在应用和优化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制造理念和技术进行了改进,日本在制造工艺和材料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也有助于该技术在丰田电车生产中的应用。
- 平台及车身技术:丰田次世代BEV产品的车体采用分成前、中、后三大块模块的新结构,结合“车辆自动化移动生产线”等技术,这些都是丰田在日本的研发团队基于对未来汽车制造的理解和技术创新所开发的。
- 其他关键技术
- 控制系统技术:丰田在电车的控制系统方面拥有多项专利,在氢燃料电池车和混合动力车的控制系统研发上有深厚积累,能实现对动力输出、能源管理等的精准控制,这些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大多来自日本。
- 密封技术:在电车的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部位的密封技术上,丰田也有众多专利,保障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是日本技术的体现。
- 与其他国家技术融合
- 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如广汽丰田铂智3X,在智能驾驶方面联合国内头部智驾技术公司Momenta,搭载Momenta最新的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方案;在智能座舱方面,采用了高通骁龙8155车规级芯片等来自其他国家的技术产品,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