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电车自燃的原因与其他地区电车自燃原因类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电池相关因素
- 电芯质量隐患:若电芯生产工艺有缺陷,如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有细微破损或孔洞,使用时锂离子可能穿透隔膜,使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内部短路。短路会产生极大电流,使电芯内部电阻急剧升高,产生大量热量,促使电解液分解,释放可燃气体,遇火源或高温便会燃烧。
- 电池管理系统故障:电池管理系统(BMS)可监控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调控充放电过程。但出现软件漏洞、硬件故障时,它可能无法及时察觉电池异常。比如在高温或充电电流不稳定时,无法启动散热措施或调整接收电流,会导致电池热失控,引发自燃。
- 电池散热问题:电池充放电会产生热量,北方虽整体气温较低,但在夏季高温或长时间行驶、充电时,散热系统仍面临挑战。若散热风扇损坏、冷却液泄漏或散热管道堵塞,热量会在电池内部积聚,使电池温度升高,加速材料性能退化和电解液分解,增加热失控概率。
车辆线路问题
- 线束老化短路:随着车辆使用年限增长,车内线束在高温、潮湿、机械振动等因素影响下,橡胶护层会干裂、脱落,内部导线失去保护,易磨损、挤压,导致破损、断裂或相互接触,引发短路,产生的电火花可引燃周边易燃物。
- 私自改装问题:部分车主私自改装电车电气系统,如加装音响、照明或电瓶等,可能会改变原有线路布局和电流负荷,导致线路过负荷,增加线路故障和自燃的风险。
外部因素
- 碰撞冲击:当电车遭遇严重碰撞,车身结构受冲击,电池包可能外壳变形、破裂,内部电芯排列紊乱,连接线路断开或短路,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失控,短路产生的热量会迅速引发电芯热失控,导致车辆起火。
- 环境因素:北方冬季可能有融雪剂等腐蚀性物质,会对车辆底盘和电池包等部位造成腐蚀,影响线路绝缘和电池性能。此外,在夏季高温时,长时间暴晒会使车身和电池温度急剧升高,加速电池内电解液分解,增加热失控风险。若车辆不慎涉水,水渗入电池包内部,会造成线路短路,产生电火花,点燃电池周围可燃物质。
充电问题
- 不规范充电行为: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充电线,电阻较大,充电时会产生过多热量,加速充电线老化,还可能使电池接收电流不稳定。使用未经认证的私人充电桩或改装的“万能充”,充电参数与车辆电池不匹配,长期使用会削弱电池性能,增加自燃风险。
- 过度充电:电池充满后继续充电,内部化学反应会变得异常剧烈,电解液持续分解,可能产生“锂枝晶”。“锂枝晶”会在电池内部生长,极易刺穿隔膜,使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导致车辆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