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续航里程虚主要有以下原因:
测试工况与实际驾驶差异
- 测试环境理想: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测试大多采用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标准,该标准虽比旧标准更贴近现实,但仍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车辆在等速、低速、中速和高速等不同工况下运行,未考虑极端天气、特殊地形等因素。而实际驾驶中,路况复杂多变,频繁的启停、高速行驶、爬坡以及不同的气候条件,都会对车辆续航产生显著影响。
- 车企优化测试:部分车企为了让测试数据更好看,会对测试过程进行“定向优化”,使车辆在测试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可这种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很难长期保持。
环境因素影响
- 温度变化: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减缓,电池的活性降低,导致电池能够释放的电量减少,续航里程缩短。例如,在室外零下7摄氏度、车内保持22摄氏度的情况下,新能源车辆平均续航里程下降39%,一些不具备电池温控系统的车辆会下降60%。在高温环境下,电池散热会消耗一定电能,同时电池也会因高温而加速老化,影响续航。
- 空调使用:实际使用中,开空调会让续航里程降低大约15%-50%。因为空调系统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无论是制冷还是制热,都会增加车辆的能耗。
驾驶习惯和车辆负载
- 驾驶习惯:急加速、急刹车、长时间高速行驶等驾驶习惯会使车辆耗电量大幅增加。平稳驾驶,合理利用能量回收系统,则有助于节省电能,延长续航里程。
- 车辆负载:测试时的加载质量与实际满载情况不同,像CLTC的国六标准中,加载重量没有考虑满载时的全部重量。车辆载重越多,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越大,耗电量也就越多,实际续航就会减少。
车辆自身因素
- 电池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会逐渐老化,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降低,储能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续航里程减少。
- 系统故障:车载电池管理系统或动力电机系统等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电量计算不准确或电能转化效率降低,影响续航里程。
- 风阻影响:车辆设计不合理导致风阻增大,在高速行驶时,风阻会成倍增加,从而增加能耗,降低续航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