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不会放弃电车。虽然近期欧美从政府到企业层面在推进新能源战略方面有“放缓”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电车。具体分析如下:
- 政府层面:美英两国政府推动电动化转型的步伐有所放缓,如英国首相苏纳克宣布将燃油车禁令从2030年实施推迟至2035年,拜登政府近期计划放宽去年4月由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的尾气排放限制规定,为汽车制造商留出更多“适应”时间。但欧盟理事会于2023年3月28日批准了燃油车销售禁令,即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尽管当前欧洲各方对这项目标出现“动摇”心态,但总体的绿色转型目标没有改变。而且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即将发布的《汽车行业行动计划》将祭出组合拳,包括强制提升电动汽车电池本土化比例、加速公司车队电动化、豁免零排放重卡道路费用,并探索购车补贴新模式等,这表明欧盟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电车产业发展。
- 企业层面:从福特、通用到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汽车制造商,都在缩减或推迟电动汽车计划,例如奔驰将原定于2025年实现的“电动车销量占比达50%”目标推迟至2030年完成,还计划到2027年推出一个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但这些企业也都肯定答复称“将一如既往地推进电动化战略”。如保时捷表示目标是力争2030年80%以上销售新车为纯电车型;奥迪全球CEO高德诺称预计到2026年推出最后一代使用传统内燃机驱动系统的燃油新车,并计划在2033年逐步结束燃油车的生产。
欧美电动化步伐放缓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西方过于激进的新能源汽车目标难以有效指导现实经营;二是在全球经济放缓、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相继爆发的背景下,欧美难以将更多公共资源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三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冲击着欧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格局的未来想象,欧美国家面临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会使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力变强,自身原有优势削弱甚至被超越的矛盾。
此外,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比如东南亚的泰国,2023年1月至11月纯电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16%,相比2022年有显著增长。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外不会放弃电车,而是在调整发展策略,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推进电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