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购买电车可能会遇到以下被坑的情况:
- 续航里程虚标:
- 测试标准与实际不符:目前一些车企采用的 CLTC 测试规程,其测试条件较为理想,如全程恒温 28℃、禁用空调、平均车速 29km/h 等,与实际驾驶工况差异较大。这导致官方标称续航与实际续航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小鹏 P7 曾标称 CLTC 续航 706 公里,实际长途驾驶时,开着空调听着歌,续航可能对半砍。
- 电池衰减影响:电池容量会随着使用时间和充放电次数而衰减,磷酸铁锂电池 2 年容量衰减普遍在 8%-12%。这意味着即使新车时续航能达到标称值,两年后实际续航也会大打折扣,再加上冬季等因素影响,续航下降会更明显。
- 充电不便:
- 公共充电桩分布不均:在大城市中公共充电桩供不应求,排队充电成为常态,而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偏远地区,充电桩数量更是稀少。此外,部分地区充电桩与车辆型号不匹配,或者存在兼容性问题,如某些欧系电车只有使用自家超充桩才能达到宣传的充电速度,使用第三方充电桩功率会大幅下降。
- 充电速度慢:虽然有快充技术,但即使是快充,电动车充满电仍需 1-2 小时,相比燃油车加油只需几分钟,便利性相差甚远。而且在低温环境下,充电速度还会进一步减慢,例如在 - 5℃环境中,某新势力车型从 20% 充到 80% 可能需要 52 分钟。
- 高昂的保险费用:相较于燃油车,电动汽车的保险费用通常高出很多。这是因为电动汽车的维修成本较高,尤其是电池等关键部件的维修或更换费用昂贵,而且电动汽车的技术更新换代快,车辆贬值速度也快,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保险费用的增加。
- 车辆保值率低:新能源汽车的二手保值率明显低于燃油车,部分热门车型如 2021 款 Model 3 标准续航版,三年残值率仅 53%,而对比同价位凯美瑞混动 67% 的三年残值率,差距较大。对于一些冷门车型,若品牌倒闭,车辆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二手贩子甚至只收电池,车架当废铁称重。
- 技术更新快: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技术、新外观、新功能不断涌现,电池续航里程也在逐年提升。这就导致消费者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很快就可能变得落伍,例如今年的车型可能在续航、充电速度、智能驾驶辅助等方面比去年的车型有很大提升,使得旧车型的吸引力下降。
- 电池安全性隐患:尽管电池安全性已经在不断改善,但仍然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锂电池存在自燃的风险,一旦发生碰撞、底盘剐蹭或电池系统故障等情况,可能会引发电池起火,危及人身安全。
- 购车价格不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型价格波动较大。如果购车时机选择不当,可能会面临刚买完车就降价的情况。此外,一些车企为了清理库存或推出新款车型,可能会进行大幅度的价格调整,导致消费者购买的车辆在短期内贬值。
- 售后保障不完善:一些小众或新兴的电车品牌,可能在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方面不完善。如果车辆出现问题,维修、保养可能会面临诸多不便,甚至可能出现投诉无门的情况。另外,部分品牌在车辆质保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模糊条款或限制条件,消费者在购买时如果不仔细了解,后期可能会在质保问题上与厂家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