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没有公开信息明确表明淮安有轨电车是否盈利,但从多方面因素综合来看,它可能面临一定的盈利挑战。
收入方面
- 客运收入:淮安有轨电车票价为 2 元,2023 年 12 月客流量为 67.8 万人次,每日约 2.2 万人次。假设每月客流量稳定在 67.8 万人次,一年的客运收入约为 1627.2 万元。但这只是理论估算,实际中不同季节、月份客流量会有波动。不过,淮安有轨电车 1 号线的客流量表现相对较好,日均客流由开通初期的 8000 人次逐步增长到近 3 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 6.4 万人次。
- 其他收入:可能存在车身广告、车站广告位出租等多元经营收入,但这部分收入通常相对客运收入占比较小,且没有公开的具体数据。
成本方面
- 建设成本分摊:淮安有轨电车一期工程概算投资 36.5 亿元,虽然通过一些措施控制了成本,但即使按 30 年使用年限计算,每年的建设成本分摊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 运营维护成本:包括车辆维修保养、轨道维护、人员工资、电力消耗等。2016 年度预测数据显示,当年年度总运营成本为 6922.99 万元。随着车辆使用年限增加、设施设备老化,维修保养成本可能还会上升。
综合来看,仅从客运收入和已知的成本情况对比,淮安有轨电车仅靠自身运营收入很难覆盖成本,大概率是需要财政补贴来维持运营的。不过,淮安有轨电车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如缓解交通压力、引领绿色出行、提升城市形象等,不能单纯以是否赚钱来衡量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