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牌照被一些人认为 “丑”,主要有以下原因:
- 颜色搭配问题
- 饱和度高:新能源汽车绿牌采用的鲜亮绿色饱和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视觉侵略性,与多种车身颜色搭配时容易产生冲突。碰上红色、紫色等个性化车漆,或是 “莫兰迪色”“克莱因蓝” 等较独特的颜色时,会显得格外突兀,破坏车辆整体的美观协调性,出现 “土味现场”。
- 寓意与实际感受差异:设计初衷是用绿色体现环保寓意,但在实际视觉感受上,这种绿色未能与车辆的美观设计很好地融合,导致部分车主和网友认为其 “死亡配色” 堪称 “车身颜值粉碎机”。
- 尺寸与设计问题
- 尺寸较大:现有绿牌面积占比过大,对于一些低趴跑车等特殊车型,又宽又长的绿牌几乎占了整个车头的三分之一,破坏了车身的流线型美感,影响车辆整体的设计效果,网友戏称像是按拖拉机牌照标准制作的。
- 设计元素单一:车牌整体设计可能相对缺乏个性和时尚感,字体设计上存在数字比例失衡、中文字体粗细不均等问题,且除了颜色和代表新能源的特殊标志外,缺乏其他能提升美观度的设计元素,显得较为单调。
- 审美观念变化
- 消费观念转变:过去消费者更关注车辆性能与价格,对号牌外观关注度低。现在设计感、个性化、高性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考量因素,年轻一代消费者愿意为 “颜值” 买单,对车辆外观细节包括牌照的要求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原本适配基础色车辆的绿牌,在如今丰富多样的车身颜色和造型面前,就容易显得格格不入。
- 对比国外车牌:部分网友认为国外一些车牌设计,如欧盟车牌的细长外框和简洁排版、美国车牌的地方特色元素、香港车牌的自定义文化等,具有一定的美感和特色,相比之下,国内的电车牌照在设计上可能就显得不够精致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