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 2025 年电车自动驾驶相关的新想法和发展趋势:
-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端到端大模型是推动智驾技术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力量。它通过将自动驾驶任务中的多个环节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从传感器输入到车辆行驶指令输出的端到端处理,能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带来更精细、流畅的驾驶体验。
- 自动驾驶算法的转变:自动驾驶算法会从基于规则逐步转向基于神经网络,从小规模、模块化走向大规模神经网络、端到端的架构。大多数公司采取渐进策略,将算法从模块化架构平稳过渡到端到端架构,在量产过程中优先将决策和规控算法神经网络化,为未来的全栈端到端打下基础。
- 智驾技术下沉:2025 年开年以来,多家车企宣布智驾技术下沉计划,“智驾平权” 成为行业热词。高阶智驾已经迈过 “尝鲜期” 进入大众普及阶段,高速 NOA、城市 NOA 等功能,正进入 10 万 - 20 万元的市场,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体验到自动驾驶技术。
- 产业生态与合作
- 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车企和桩企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使充电桩信息全国统一可查,避免闲置或低效使用,并制定统一的超充设备技术标准、通信协议,优先推进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资源地段的大功率快充桩互联互通。
- 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有关部门组织行业共同制定汽车车载硬件和终端设备的接口标准、软件通讯协议规范,提升生态开发者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同类型产品在不同品牌和车型的适配度。
- 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国家引导汽车行业借鉴智能家居模式,推进行业内外共同制定车联网的有关技术和标准,实现多场景智能终端产品互联互通,打造开放共赢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 政策与法规
- 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大范围测试验证,建立跨区域、跨省份、一体化的便捷互认机制,加快量产商用进程,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时间预期,力争 2026 年可支持高速快速路自动驾驶、城市自动驾驶等功能的量产应用。
- 完善自动驾驶相关保险:争取 2026 年前完成设立自动驾驶汽车专属保险,包括交强险、商业险、三责险等,降低自动驾驶汽车推广门槛,维护驾驶人、乘客和行人的权益。
-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建设自动驾驶全国性法律体系,明确合法上路身份,加快建设国家层面的自动驾驶统一标准体系,为自动驾驶汽车量产提供清晰的技术准则。
- 市场拓展与应用
- 进入香港市场:小鹏汽车计划加快步伐把自动驾驶技术引入香港,将香港作为自动驾驶技术出海的试验场和进军国际电动车市场的重要跳板,还作为首批车企在香港申请遥控泊车许可,为香港用户免费升级遥控泊车等功能。
- 拓展低速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何小鹏建议在整车硬软件条件具备,并且云端可安全监管的情况下,允许开展停车场无人驾驶低速泊车和低速取车的能力评估和试运营,提升消费者 “最后 100 米” 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