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制热费电主要有以下原因:
- 制热方式的特性:
- PTC 加热器制热:许多电车仍会使用 PTC 加热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发热,如同电暖器。在开启暖风初始阶段,为快速提升车内温度,PTC 加热器功率会短时间内大幅攀升,通常达 3 至 5 千瓦,极端情况下更高。当车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后,也需保持 1 至 2 千瓦功率来维持温度。这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方式,虽然热转换效率较高,但消耗的电能也多,因为它完全依赖电能来产生热量。
- 热泵制热:现在很多电车采用热泵制热,理论上比 PTC 加热器节能,它是通过将车外环境中的热能 “搬运” 至车内实现制热。但在低温环境下,热泵的制热能力会大幅下降。当外界温度过低,如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时,热泵从空气中获取热量变得困难,为达到设定的车内温度,就需要消耗更多电能,可能会频繁启动压缩机且让其以更高功率运行,有时还需要辅助加热装置协同工作,这都会导致耗电量增加。
- 温差与热量散失:
- 较大的温差需求:冬季车外温度低,若要将车内温度提升到舒适的 25℃左右,相比夏天将车内温度降低到 25℃,需要调节的温差更大,工作量增加,相应地消耗电能也更多。
- 热量容易散失:冬季车内热量通过车身各部位向外界散失的速度较快,如果车辆保温性能不佳,如车窗玻璃隔热效果差或车身密封有问题,车内热量流失快,为保持温暖,制热系统需持续工作补充散失的热量,从而增加耗电量。
- 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低温会使电车电池的容量衰减,一般会出现 10% 至 30% 的下降,电池内阻增大,充放电效率降低。这意味着电池需要付出更多 “代价” 来提供足够电量给制热系统等设备,导致整体耗电量增加,而且电池性能衰减后,原本可用于车辆行驶的电能减少,而制热又额外消耗电能,使得车辆续航里程减少幅度更显著。
- 驾驶习惯和模式:个人驾驶习惯和选择的驾驶模式也会影响制热能耗。例如高速行驶时,车辆本身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克服风阻等,同时暖风系统也需要更多能量来保持车内温暖,因为高速行驶时车外冷空气与车身的热交换更快,车内热量散失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