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买保险较贵,主要有以下原因:
- 出险率较高
- 驾驶习惯差异: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习惯和操作逻辑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很多以前开燃油车的车主在刚开始驾驶新能源汽车时,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容易因操作不熟练或习惯未改变而导致汽车磕碰较多,增加出险几率。
- 行驶里程较多:新能源汽车每公里费用低,城市里很多营运车辆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且部分车辆在购买时以非营运车登记。这些营运车辆行驶里程多,而出险率与行驶里程成正比,从而整体上提高了行业综合成本率,也间接让私家车车主承担了部分保费。此外,即使是非营运的新能源私家车,由于使用成本低,车主也更倾向于多开车,导致行驶里程普遍比燃油车多,出险几率随之增大。
- 年轻车主居多:年轻人在新能源车主中占比较高,而年轻人的出险率相对中年人更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出险率。
- 维修成本高昂
- 一体化设计: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系统多为一体化设计,智能驾驶相关零配件较多。同时,车辆大量使用复合材料、一体式的铺造铝车身,车身修复难度增加。一旦发生碰撞或故障,往往需要整体更换部件,而不是像燃油车那样可以更换单个零件,维修成本自然较高。
- 配件供应问题: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目前还不够成熟,各个公司车型相对较少,维修方案不够透明。一些车型迭代更新快,导致零配件难以匹配,进一步增加了维修成本和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
- 电池维修风险: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大都直接安装在车辆底盘上,一旦底盘有刮擦,容易造成电池损伤,而电池稍有受损就有起火自燃等风险,维修或更换电池的费用高昂。
- 保险保障全面: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既为 “三电” 系统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保险责任范围更广,所以保费相对更贵。
- 数据积累不足: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市场保有量相对传统燃油车仍较小,历史数据少,缺乏能够真正体现新能源车辆特性的风险因子、定价模型,保险公司难以进行精准定价,为了覆盖风险,只能提高保费。
- 车辆价值因素:除了微型纯电车,电动轿车和电动 SUV 的购买门槛和平均价格通常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贵,而保险费用受车辆价格影响,车价越高保费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