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能走高海拔,不过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如下:
- 车辆性能方面
- 续航里程: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会使电池性能下降,导致续航里程缩短。如在平均温度零下 20 摄氏度环境下,部分车辆冬季实际续航比标准续航 “打折” 近四成。所以要选择续航能力强的车型,出行前了解车辆续航能力,确保能满足行程需求。
- 动力性能:电机在高海拔地区不像燃油发动机那样会因氧气含量降低而有性能衰减,动力输出相对稳定。例如零跑 C16 的电机采用后翻电机设计,在高海拔地区既保证了空间又灵活舒适,其制动系统也不受海拔影响,刹车可靠。
- 充电设施方面
- 提前规划:高海拔地区充电站分布相对较少,如青藏地区。需提前了解沿途充电站分布,规划好充电点,也可携带便携式充电器作为备用。例如 “318 川藏超充绿廊” 贯通后,虽解决了部分充电难题,但仍需提前规划,以应对突发情况。
- 车辆准备方面
- 全面检查:高原气候恶劣,低温、大风等可能影响车辆。出发前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池、电机、轮胎等关键部件,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状态,避免途中出现故障。
- 路线规划方面
- 选择合适路线:提前了解沿途充电站、加油站等设施分布,选择路况良好且充电设施齐全的路线,可有效减少途中遇到的问题。
一些电车已经在高海拔地区有出色表现。如现代 Ioniq 5 刷新电动汽车最大海拔变化纪录,从印度海拔约 5799 米的列城拉达克的 Umling La 出发,经过两周旅程,抵达海平面以下约 3 米的喀拉拉邦的 Kuttanad,穿越了 5800 米高度路程。荣威纯电 D6 在北京 - 6°C~14°C 多段温区、城区道路 + 高速混合路况以及海拔至高提升 800 米的测试环境下,达成最高续航 438km,续航达成率 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