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在 2025 年被认为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较好、不容易自燃爆炸的电车品牌及相关技术特点:
- 比亚迪: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其一大优势。在针刺测试中,被尖锐物穿透后,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甚至连烟都不冒。同时,比亚迪的车型一般都配备了完善的 BMS 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防止过充过放。此外,其车身结构设计也注重对电池包的保护,例如比亚迪汉在侧柱碰测试中,车头撞得稀碎,但电池包未变形,车内假人毫发无伤。
- 广汽埃安:广汽的弹匣电池通过超高强度电芯防护舱、纳米级绝缘材料、全时相变液冷技术和四重安全监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了电池安全性能的质的飞跃。可以有效防止外部冲击对电芯的损伤,隔离电芯之间的热蔓延,精准控温并实时监控电池数据,将电池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AION Y 全系标配弹匣电池,在市场上拥有较好的口碑。
- 长城:长城的大禹电池能在极端情况下 “自断生路”,防止热失控蔓延。通过类似大禹治水的原理,采用疏导的方式,将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热量和气体进行引导和排放,避免其在电池包内积聚引发爆炸和起火。
- 上汽大众:ID.3 2025 聪明款的电池系统历经 338 项严苛测试,并通过中汽研 60km/h 翻滚测试三项全优认证。其采用高精度自动化封装工艺与耐腐蚀材质,配合 360° 装甲防护,在实际案例中,如郑州车库起火事件中,ID.3 虽被邻车引燃,但电池包未出现任何热失控,体现了其出色的安全性。
- 智己:据相关报道,智己达成了行业唯一全系零自燃成就。其高端电动车普遍采用新一代三元锂电池,内部集成智能温控系统,能随时监测电池温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同时,部分车型采用航空级隔热材料,能抗 1000 度高温,并且配备云端 AI 监控系统,24 小时盯着各个零部件的状态,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电池技术也有望提高电车的安全性,如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翻倍,还彻底告别易燃电解液,预计 2030 年前就能量产。但截至 2025 年,固态电池尚未大规模应用到量产车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