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共享电车不能骑了,主要有政策法规、安全隐患、管理困难和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原因,以下是具体介绍:
- 政策法规限制:交通运输部等 10 部委《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一些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对共享电单车进行限制或禁止。如成都从 2025 年 1 月 19 日起施行的《成都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服务实施意见》明确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武汉根据市政府关于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清理整治工作的会议精神,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全面取缔共享电单车,2025 年起全市范围内不再投放。
- 安全隐患突出
- 车辆安全风险高:部分共享电单车未达到电动自行车最新国家标准,质量难以保障。同时,由于使用频率高、用户群体广泛,车辆故障率、残损率高,且长时间暴露在户外,无人维护,日晒雨淋后易产生电路、电池故障,甚至有自燃等火灾风险。另外,部分共享电单车未配备后视镜等安全设施,头盔存在大小不合适、清洁度低或缺失等问题,影响骑行者安全。
- 骑行使用风险大:不同品牌共享电单车的启动、行驶、刹车制动、转向等功能和性能设定不同,不熟悉车况和操作要领的用户易发生安全风险。同时,存在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账号扫码骑行的情况,再加上车辆启动、行驶速度较快,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不同品牌共享电单车设置的电子围栏范围不同,用户在电子围栏边界骑行时,可能导致车辆断电引发安全事故。
- 停放安全隐患大:因电子地图停放点位不准确,常出现共享电单车停放在人行道、车行道上的情况,其体积、自重大,给行人和其他交通工具带来不便,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甚至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
- 充电过程隐患多:共享电单车普遍采用集中充电模式,电池运输过程存在风险,而且不少集中充电柜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中关于场地、集配供电、供电保护、充电、消防、远程监控等相关要求,安全隐患大。
- 管理难度较大
- 乱停乱放:使用者往往随意停车,导致乱停乱放现象频发,甚至占用盲道、消防通道等公共资源,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和交通秩序。
- 定位不准确:共享电动车需要归还到指定区域,但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常常未按要求归还,导致超时或丢失等情况,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
- 经济成本考量:共享电单车虽然使用门槛低、价格便宜,但维护成本高。每天需要有专人对随机投放的车辆进行收集、充电和维护,仅靠租车收入难以覆盖这些成本和初始投入,导致企业运营面临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