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保险比油车保险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车辆自身因素
- 车辆价值较高:电车由于技术含量高,特别是其电池等核心技术成本高昂,使得整体制造成本较高,市场上电车的平均售价相较于同等配置级别的燃油车高出约30%-50%,而保险费用通常与车辆购买价格挂钩,所以电车保费更高。
- 核心部件成本高:电池是电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整车总成本的30%-40%甚至更高,如特斯拉某些车型的电池组更换费用高达整车价格的三分之一,一旦电池受损,保险公司面临的赔付成本极高,因此会提高保费。
- 零整比高:电车集成度高、智能特性强,搭载大量科技配置,发生碰撞事故后,零部件很多只能更换不能维修,而且可替换部件往往需专门制造,导致维修成本大幅上升。
维修相关因素
- 技术复杂维修难度大:电车集成了先进的电子技术,从电控系统到驱动电机,维修不仅需要机械知识,还需电子和软件领域专业技能,专业维修人才相对较少,维修难度大、周期长,这使得保险公司在评估风险时会抬高保费以覆盖可能的高额理赔。
- 维修工时费高:电车维修需要专业工具、设备和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其平均维修花费时间3.04小时,相比燃油车的1.66小时高出近一倍,较高的维修工时费也推高了整体维修成本,进而影响保费。
风险特征因素
- 安全隐患风险高:电车电气系统在碰撞等事故中存在短路引发火灾的风险,灭火和清理费用高,并且电池老化、电池管理系统故障等也会增加安全风险,保险公司为应对这些潜在风险,会提高保费。
- 出险率和赔付率高:数据显示,电车的出险率大约是燃油车的两倍,2023年新能源车的赔付率平均为85%,明显高于燃油车的75%,较高的出险率和赔付率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承担更多赔付风险,所以会提高保费。
- 风险评估复杂:电车行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新的技术和配置不断推出,零部件通用性差,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和确定合理保费,会采取更保守的定价策略,提高保费以应对不确定性。
保险产品与市场因素
- 保险范围广:新能源车专属保险除基础险外,还有附加险,覆盖电车行驶、停放、充电和作业等场景,保障范围扩大,相应地保费也会增加。
- 保险定价调整:早期保险公司缺乏电车出险理赔数据,多参照燃油车定价。随着电车保有量增加,大量出险案例出现,保险公司发现两者风险特征差异大,依据大数定律重新构建定价模型,导致电车保费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