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容易凹陷可能有以下原因:
- 车身结构与材料方面
- 一体化压铸车身:许多电车为追求生产效率、降低车身重量和提高续航里程,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如特斯拉 Model Y 等车型。这种技术使车身部分结构成为一个整体的大型压铸零件,虽然强度在设计上能满足一定要求,但一旦受到碰撞或外力冲击,局部受损后很难进行传统的钣金修复,往往需要整体更换,看起来就会觉得容易出现凹陷且难以处理。
- 铝质车身应用:为减轻车身重量,不少电车使用铝质车身材料。铝的密度比钢小,但强度相对较低,在受到同等外力撞击时,更容易产生凹陷变形。而且铝质车身的修复难度较大,对维修技术和设备要求高,轻微碰撞也可能导致明显凹陷且不易恢复原状。
- 车辆设计与布局方面
- 底盘低:为了安置体积较大的电池组,同时降低车辆重心以提高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很多电动车采用低底盘设计。这使得车辆在通过一些凸起路面、减速带或遇到坑洼较大的路况时,底盘更容易与地面障碍物发生刮擦、碰撞,从而导致车身底部或侧面出现凹陷。
- 保险杠设计:部分电车的保险杠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如长度较短、与车身其他部分的衔接不够合理等。以比亚迪为例,有车主反映其车尾保险杠略短,后备箱比保险杠凸出较多,导致倒车时容易先撞到后备箱,造成车尾凹陷。
- 牌照板位置:一些电车的牌照板位置设计不合理,如方程豹豹 5 的牌照板在中间,安装拖车钩时会出现弯折,牵引力受力点下移,增加扭转力矩,易扭断后防撞梁,从而导致车尾部分出现凹陷变形。
- 零部件与设备方面
- 智能设备安装:电车为实现智能化功能,配备了多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智能感知设备。这些设备通常安装在车身的不同部位,如保险杠附近、后视镜下方等。这些部位在车辆发生轻微碰撞、刮擦或受到外力冲击时,更容易损坏,不仅维修成本高,而且可能导致周围车身结构出现凹陷。
- 电池包保护结构:电池包是电车的关键部件,为了保护电池安全,厂家会设计相应的保护结构。但在一些情况下,如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或底部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电池包的保护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形,进而导致车身表面出现凹陷。例如极星 2 双电机长续航版在发生意外撞上山体后,电池板向内凹陷,维修时无法单独更换底盘铝板,只能整体更换电池组。
- 使用与环境方面
- 驾驶习惯:如果驾驶员经常急加速、急刹车或频繁进行激烈驾驶操作,车辆的各个部件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力,长期下来,车身结构可能会逐渐出现松动,一些部位容易产生凹陷。此外,不注意观察路况,经常让车辆碰撞路缘石、隔离带等障碍物,也会导致车身出现凹陷。
- 充电桩碰撞:由于充电桩的充电枪头位置一般在车辆的特定部位,如车尾中间等,如果车主在倒车充电时不注意观察,或者车辆的倒车雷达出现故障等,容易导致车辆与充电桩发生碰撞,从而使车身相应部位出现凹陷。
- 停车场环境:在停车场等场所,车辆停放较为密集,如果其他车辆在进出停车位时操作不当,发生刮擦、碰撞,也会导致电车车身出现凹陷。而且一些停车场的设施如车位挡车器、立柱等,如果车辆与其发生碰撞,也会造成车身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