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电车配置并不差,而是有部分配置被认为存在不实用、体验不佳等情况,给人造成了配置差的错觉,主要有以下原因:
设计与实际使用的矛盾
- 超大中控屏:如今许多电车配备超大中控屏,看似科技感十足,但实际使用中问题不少。操作时需在多级菜单中寻找功能选项,容易分散驾驶者注意力,影响行车安全。而且在强光下屏幕反光严重,导致看不清内容,还存在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 隐藏式门把手:隐藏式门把手虽能提升车辆的科技感和外观整体性,还可降低风阻,但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容易被冰雪覆盖导致无法弹出。并且其结构复杂,电子机械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在车辆发生碰撞或电路故障时,可能无法弹出,影响车内人员逃生。
- 全景天幕:全景天幕能增强车内采光和通透感,让车辆显得更高级。然而其隔热效果不佳,夏季会使车内温度急剧升高,增加空调负荷。而且部分车型没有遮阳板和隔热膜等,还会降低车身刚性,影响车辆安全性。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问题
- 自动泊车功能:自动泊车功能对停车环境要求苛刻,需要清晰的车位线、无障碍物且车位大小符合标准,在现实复杂的停车场景中,往往难以满足条件,导致无法使用。即使在理想环境下,自动泊车速度缓慢,还可能出现误判,识别准确率有待提高。
- 电子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通过摄像头将画面显示到显示屏上,但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显示屏安装位置无最优设计、画面可能卡顿延迟、摄像镜头易残留雨滴影响视线等问题,相比传统后视镜,可靠性略差。
- 单踏板模式:单踏板模式是电车特有的驾驶模式,通过控制电门踏板实现加速、减速和刹车功能。但它违背了大多数人长期形成的驾驶习惯,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误操作。长时间使用还会改变驾驶者的肌肉记忆,切换到其他车辆时可能不适应。
成本与实用性的考量
- 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功能虽然方便,但充电速度普遍较慢,且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热,对手机电池寿命也有一定影响,实用性相对较低。
- 车载音响系统:对于一些年轻用户来说,日常通勤可能更习惯使用耳机,车载音响系统的使用频率较低,显得有些多余。
- 电动车座椅加热:电动车通常没有封闭的使用环境,座椅加热功能不仅耗电,还会降低续航里程,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并不划算。
软件与智能系统问题
- 语音交互系统:语音交互系统在电车行驶时,由于外界噪音较大,识别准确率会受到影响,对于习惯说方言或普通话不标准的用户,使用体验更差。
-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部分电车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可靠性参差不齐,宣传与实际体验存在差距,可能无法达到用户预期的安全和便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