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撞了修理可能会比较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零部件成本高:
- 一体化压铸等工艺部件维修成本高:为追求续航与车身刚性,新能源车企普遍采用一体化压铸、胶粘工艺和模块化设计。如阿维塔 11 后防撞梁采用 7 系铝合金一体压铸工艺,变形后无法校正,仅这一项费用就高达 4280 元。某品牌车型后底板维修成本较传统钢铝混合车身车型高 83%。
- 电子元件集成度高:电车的电子系统复杂,许多部件集成度高。如阿维塔 11 的后组合灯总成因集成 ADAS 校准模块,拆卸即报废。一些车型的车门模块化总成更换费达 1.2 万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新能源车单次事故平均维修成本达 1.2 万元,电子元件与轻量化材料更换成本占比达 67%。
- 电池维修更换成本高:电池是电车的核心部件,成本高昂。如果电池在事故中受损,维修或更换费用不菲。例如,某品牌售价 50 万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更换一个容量较小的动力电池,价格需要 30 万元;某海外品牌的纯电轿车,优惠之后裸车售价约 20 万元,换动力电池的报价居然超过 50 万元。
- 维修技术要求高:
- 专业维修人员稀缺:新能源汽车维修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需具备电子电气、高压安全等知识和技能。目前,这类专业维修人员相对稀缺,人工成本较高。而且,新能源汽车技师需要单独培训,在同等级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技师的工资要比燃油车技师高 20% 以上。
- 维修设备投入大:维修电车需要专门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如诊断电脑、解码器、绝缘表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增加了维修成本。
- 维修服务垄断性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大多由整车厂自建的售后体系或授权服务商把控,第三方服务商参与度较少。车企对售后服务的垄断,使得维修定价权主要掌握在他们手中,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维修价格偏高。
不过,也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对电车维修价格产生积极影响。例如,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维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维修企业进入,竞争加剧有望促使维修价格下降。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也可能使维修成本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