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赵志远在 2025 年仍担任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质量部常务副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技术创新落地。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深度解析:
一、核心职责与行业影响
作为小米汽车质量体系的负责人,赵志远主导构建了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覆盖从供应链管理到用户反馈的全流程。在 2025 年 3 月的 J.D. Power 年度论坛上,他提出 "品牌定位决定质量资源分配" 的理念,强调小米汽车通过精准定位中高端市场,将研发资源集中于智驾系统、三电技术等核心领域。这一策略直接推动小米 SU7 系列在 2024 年以单车型交付 13.5 万辆的成绩,跻身新势力销量 TOP7。
赵志远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包括:
- AI 质检系统: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对车身焊接、涂装等工艺进行实时检测,将缺陷率从行业平均 0.8% 降至 0.3%。
- 用户共创机制:通过小米社区收集用户反馈,2024 年累计处理超 10 万条建议,其中 37% 转化为产品迭代方案,如 SU7 的座椅加热功能优化。
- 供应链协同:与宁德时代、福迪动力等核心供应商建立联合实验室,确保电池系统一致性达到 99.5% 以上。
二、2025 年关键动向
1. 新车型质量攻坚
随着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和 SU7 Ultra 高性能版的量产,赵志远团队面临双重挑战:
- 产能爬坡:YU7 将在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生产,该工厂采用大压铸集群技术,车身零部件减少 70%,但需确保焊接精度达到 ±0.1mm。
- 高端化验证:SU7 Ultra 搭载的四电机驱动系统(1548 马力)和智能全主动悬架,需通过 200 万公里耐久性测试,赵志远亲自带队在黑河、吐鲁番等地完成极端环境验证。
2. 智能化质量管理
在 AI 技术应用方面,赵志远推动三项创新:
- 数字孪生工厂:通过虚拟产线模拟真实生产,提前预判质量风险,使生产效率提升 18%。
- 用户体验量化:与 J.D. Power 合作开发 "Power 博士"AI 工具,实时分析用户评价,将问题响应速度从 48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
- 供应链区块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电池电芯、电机等关键部件的全链路溯源,确保零部件可追溯性达到 100%。
三、行业贡献与争议
1. 质量标准输出
赵志远参与制定的《智能电动汽车质量管理白皮书》于 2025 年 1 月发布,提出 "软件定义质量" 的新范式,强调 OTA 升级、数据安全等新维度的质量管控,该标准已被蔚来、小鹏等企业部分采纳。
2. 应对舆论挑战
面对 2025 年 4 月湛江 SU7 事故引发的质量质疑,赵志远团队快速响应:
- 技术澄清:通过第三方检测证明起火原因为电动二轮车锂电池挤压,非小米汽车电池问题。
- 用户关怀:推出 "安心升级计划",为所有 SU7 车主免费提供电池健康度检测和延保服务。
四、未来挑战
- 产能与质量平衡:2025 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要求小米汽车将月产能提升至 3 万辆以上,赵志远需确保产能翻倍的同时,整车 PPH(百车故障数)维持在 100 以下(行业优秀水平)。
- 高端化质量验证:SU7 Ultra 作为 80 万元级车型,需在 NVH(噪声振动)、自动驾驶冗余设计等方面达到保时捷 Taycan 同级标准。
- 全球化布局:随着小米汽车启动欧洲市场拓展,赵志远团队需应对欧盟 R155 网络安全法规、UN R157 电池安全标准等国际认证挑战。
赵志远在小米汽车的角色已从单纯的质量管理者,转变为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关键枢纽。其 "数据驱动、用户导向" 的质量管理哲学,不仅支撑了小米汽车的快速崛起,也为行业提供了智能化时代质量管理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