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保定的布局已呈现多维度推进态势,涵盖销售网络、供应链配套、政策合作及市场渗透等方面。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销售网络加速下沉,保定成重点拓展城市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 3 月新增 15 家门店后,全国门店总数达 235 家,覆盖 65 个城市。根据计划,4 月将新增 33 家门店,其中保定首次进入小米汽车的销售网络覆盖范围。这一战略表明,小米正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保定作为河北省汽车产业重镇,成为其渠道下沉的关键节点。
目前,保定的小米汽车门店正在筹备中,预计将提供包括 SU7 系列在内的车型展示与试驾服务。同时,服务网点同步扩展,截至 3 月底,全国服务网点达 127 家,覆盖 75 个城市,保定的售后支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二、供应链配套深化:保定零部件项目投产在即
保定在小米汽车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2024 年 3 月启动的年产 570 万套小米汽车 MX11 零部件及配件项目,预计于 2025 年 7 月完工。该项目位于高碑店经济开发区,主要生产 MX11(SUV 车型)和 MS11(轿跑车型)的零部件,包括车身结构件、焊接组件等,将为小米汽车的产能扩张提供本地化支持。
此外,保定市政府推动本地企业进入小米供应链,目前已有 5 家零部件企业被选中,涉及冲压、焊接、电子等领域。长城汽车旗下的零部件企业也可能与小米合作,利用保定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
三、产能与交付:北京工厂主导,保定角色定位明确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仍位于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通州马驹桥)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支撑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保定的零部件项目主要为北京工厂提供配套,而非独立整车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 3 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产能提升顺利,但部分用户反馈售后预约存在排队现象。保定作为新进入市场,需在销售扩张的同时优化服务网络,以应对潜在的交付压力。
四、政策与市场:保定的产业优势与消费潜力
保定拥有深厚的汽车产业基础,长城汽车总部及大王店工业园区集聚了博世、李尔等国际零部件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小米入驻保定可依托当地政策红利,如土地支持、税收优惠等,降低运营成本。此外,保定的高校资源(如华北电力大学)和人才储备,也为小米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潜在支持。
在市场层面,保定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在石家庄销量达 303 辆,显示河北市场对小米车型的接受度较高。保定作为邻近城市,有望借助小米门店的落地,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目前,保定的小米 SU7 经销商报价为 21.59 万 - 29.99 万元,并提供政府补贴和金融优惠。
五、未来展望:合作深化与潜在挑战
- 合作可能性:保定市政府曾提出与小米在汽车、客服、手机代工等领域深度合作,未来可能推动小米在保定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此外,小米与长城汽车的潜在合作(如共享供应链或技术)也可能为保定带来更多产业协同机会。
- 挑战:保定需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如特斯拉 Model 3 的价格战策略可能挤压小米的市场份额。同时,小米需平衡渠道扩张与服务质量,避免因快速增长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总结
2025 年,保定在小米汽车的战略布局中呈现 “供应链配套 + 销售网络下沉” 的双轮驱动模式。零部件项目的投产、门店的开业及政策支持,将助力小米进一步巩固华北市场。尽管保定并非整车生产基地,但其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为小米汽车的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二期工厂的产能释放和服务网络的完善,小米有望在保定实现销量与品牌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