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无锡的布局已进入深度发展阶段,从生产基地建设到市场表现均展现出显著进展。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其在无锡的动态:
一、生产与供应链:工厂建设与产能提升
- 超级工厂进展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预计 2025 年 6 月或 7 月完工,年产能同样为 15 万辆。尽管无锡工厂的具体投产时间尚未明确,但根据二期工程进度,推测其可能于 2025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主要生产小米 YU7 等新车型。目前,小米 SU7 系列仍依赖北京一期工厂生产,3 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全年目标 35 万辆。
- 本地供应链协同
无锡振华作为小米汽车的核心供应商,为 SU7 提供车身冲压件,单台 SU7 的冲压零部件价值约 1500 元。此外,无锡在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为小米汽车提供了供应链支持,例如安普瑞斯(无锡)等企业已进入小米供应链体系。
二、市场表现:销量与政策支持
- 车型销售情况
- SU7 系列:2025 年 1 月,小米 SU7 在无锡中大型车销量中排名第一,单月上牌量 236 辆,超越奥迪 A6L 等传统豪华车型。全国范围内,SU7 在 2025 年 3 月交付量达 2.9 万辆,全年目标 35 万辆。
- SU7 Ultra:作为旗舰车型,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上市,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售价 81.49 万元起,发布后 2 小时订单突破 1 万辆。
- YU7: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的中大型纯电 SUV YU7,因工信部电池新规调整推迟至 8 月,需强化热管理系统以满足 “2 小时不起火” 要求。
- 政策支持与补贴
无锡市政府对购买小米 SU7 提供多重补贴:
- 购车补贴:新能源车价格高于 20 万元(含)可享 4000 元补贴,叠加江苏全省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
- 以旧换新: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可额外获得 2 万元补贴。
- 充电设施:无锡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布局集中式充电站和换电设施。
三、技术与产品:创新与挑战
- 技术突破
- 电池与车身一体化:小米获得电池与车身一体化结构专利,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预计未来车型将采用该技术。
- 智能驾驶:SU7 Ultra 搭载 Xiaomi HAD 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终身免费使用,而标准版 SU7 也提供智能驾驶功能终身免费。
- 安全争议与应对
小米 SU7 在 2025 年 3-4 月间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包括安徽高速 NOA 辅助驾驶碰撞起火、无锡车顶被金属管贯穿等,暴露了全景天幕抗冲击强度不足(1470MPa vs 特斯拉 1800MPa)、智驾系统对施工路障识别不足等问题。小米计划推出 “车顶静压增强套件” 和 “极端天气保险”,并配合工信部提升车顶抗冲击标准至 18kN。
四、行业竞争与未来布局
- 市场竞争
2025 年一季度,小米 SU7 在全国新能源车销量中排名第五,落后于吉利星愿、五菱宏光 MINIEV 等车型。特斯拉 Model Y 仍以 8.19 万辆的季度销量领跑,小米需在产能和技术上进一步突破。
- 未来规划
- 车型扩展:2025 年计划推出增程式 SUV “昆仑”,起售价约 15 万元,瞄准家庭用户市场。
- 渠道建设:2025 年小米门店总数目标突破 2 万家,无锡已设立交付中心和多个售后网点,覆盖惠山区、滨湖区等地。
- 全球化:雷军提出 “卷死合资” 目标,小米汽车可能通过无锡工厂辐射长三角,逐步拓展海外市场。
五、用户与服务:体验与反馈
- 用户权益
小米推出 4 月购车新政,SU7 Ultra 赠送价值 9 万元的碳纤维部件、终身智驾权益,标准版 SU7 提供 Nappa 真皮座椅升级。此外,无锡用户可通过 “苏新消费” 平台申请补贴,流程便捷。
- 售后服务
无锡设有多个小米之家和授权维修点,如惠山区高力汽博城交付中心、滨湖区万象城店等,提供维修、保养及充电桩服务。
总结: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 年无锡小米汽车在产能提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上取得进展,但安全事件和供应链管理仍是主要挑战。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新车型上市,小米有望在长三角市场进一步扩大份额,但其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持续突破,仍需观察技术迭代与市场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