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其战略重心围绕 **“人车家全生态”** 展开,通过技术突破、生态协同与政策响应,构建了以智能驾驶、车机系统、IoT 互联为核心的车联体系。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技术突破:从自动驾驶到车机系统
- 自动驾驶量产加速
小米在 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 **“自动驾驶量产落地”** 提案,计划 2026 年实现高速快速路和城市道路的 L3/L4 级自动驾驶功能量产。其首款车型 SU7 Ultra 已搭载自研智驾系统,部分实现 L4 级功能,如自动过闸机、ETC 环岛通行等。此外,小米在 2024 年研发投入超 240 亿元,2025 年智驾研发预算达 35 亿元,重点优化传感器融合与算法迭代。
- 车机系统与芯片适配
- 澎湃 OS 车机版:基于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启动时间仅 1.49 秒,支持跨设备无缝连接,用户可通过小米手机、手环等控制车辆,实现导航、音乐、智能家居联动。
- 自研芯片布局:中微半导为小米供应车身控制模块(BCM)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 32 位车规级 MCU,2025 年供货量预计达 500 万颗,单车价值量约 200 元。
- 电池与安全技术
面对工信部新电池安全标准(要求热失控后 2 小时内不起火),小米 YU7 可能调整电池方案,采用比亚迪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版本,并强化热管理系统。同时,小米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高安全性电池技术,确保合规性与市场竞争力。
二、生态协同:从车机互联到产业整合
- 跨平台车联解决方案
- CarWith v3.4.2:支持 Android 和 iOS 双系统,覆盖 95% 以上智能手机用户,可适配 Linux、QNX、Android 等车机系统,提供安全便捷的车载应用体验。
- IoT 生态融合:通过小米 IoT 平台(连接超 3.74 亿设备),车辆可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联动,如远程控制家中空调、通过手环解锁车辆等。
- 合作伙伴与供应链
- 博泰车联网:小米战略投资博泰,整合其智能座舱技术,实现车内语音交互与澎湃 OS 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 供应链扩展:与国力股份对接直流接触器合作,强化电源电控系统;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联合开发电池技术,确保供应链安全。
- 行业标准参与
雷军在两会期间提议统一车载硬件接口和数据格式,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助力智能网联汽车生态构建。小米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完善 OTA 升级与安全管理机制。
三、市场表现与挑战
- 产品与销量
- SU7 系列:2024 年交付 13.5 万辆,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SU7 Ultra 搭载双 V8s+V6s 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CLTC 续航 620km。
- YU7 车型: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因电池新规延迟上市,预计 8 月推出,续航最高 820km,主打 “性能 + 安全” 差异化。
- 用户反馈与市场竞争
- CarWith 功能:用户评价积极,认为提升了驾驶安全性与便捷性,尤其在导航、语音控制等场景表现突出。
- 竞争压力:华为鸿蒙智行、理想、蔚来等对手在智驾与生态布局上持续施压,小米需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巩固市场份额。
- 政策与合规
新电池安全标准(GB38031-2025)要求动力电池热失控后 2 小时内不起火,小米 YU7 可能调整电池方案,推高整车成本,但也可借 “超高安全性” 突围。此外,智能网联政策加强准入与 OTA 管理,小米需完善技术验证与数据安全体系。
四、未来展望:从技术落地到全球化
- 2026 年规划
- 固态电池:计划推出续航超 1000km 的固态电池车型,提升产品竞争力。
- 增程式 SUV: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 预计 2026 年上市,切入理想等品牌的核心市场。
- 国际化布局
小米在海外筹建自动驾驶法规验证团队,计划 2025 年底利用东风云峰工厂产能,推动全球化战略。此外,SU7 已在欧洲测试,未来或进军海外市场。
- 长期技术路线
小米将持续投入 5G-V2X、车路协同等技术,推动智能交通生态建设,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巩固 “人车家全生态” 优势。
总结
2025 年,小米车联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技术 + 生态 + 政策”** 的三维协同:通过自研智驾与车机系统提升产品力,依托 IoT 生态扩展用户场景,同时积极响应政策导向,推动行业标准化。尽管面临电池新规、市场竞争等挑战,小米凭借供应链整合与快速迭代能力,有望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其全球化布局与长期技术路线将是决定市场地位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