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自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是当前量产车型的主要生产地。以下是具体布局及产能动态:
一、北京亦庄超级工厂:双工厂协同生产
1. 一期工厂:已成熟运营
- 位置: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产能: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 4 月投产以来持续爬坡,2025 年实际月产能已突破 2.2 万辆,支撑了小米 SU7 系列的交付需求。
- 车型:目前主要生产小米 SU7 系列(含标准版、Pro、Max、Ultra 等版本),覆盖纯电动轿车市场。
2. 二期工厂:2025 年 6 月投产
- 位置:紧邻一期工厂,仅相隔一条马路。
- 产能: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启动双班生产,月产能或达 3.5 万辆。
- 功能升级: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智能车间及 800V 高压平台产线,支持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的研发与量产。
二、武汉生产基地:规划中,尚未量产
1. 工厂定位
- 位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工厂形成产业集群。
- 进展:2025 年 4 月,武汉工厂的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已启动扩建(由上海本特勒汇负责),计划年产 30 万套零部件,为小米 N3 增程式 SUV(2026 年上市)做准备。
- 产能规划:网传武汉工厂远期目标为年产能 30 万辆,但 2025 年仍处于基建阶段,预计 2026 年逐步投产。
2. 战略意义
- 供应链协同:武汉是华中汽车产业重镇,周边聚集博世、大陆等零部件供应商,可降低长三角与华中地区的物流成本。
- 市场辐射:未来投产将覆盖华中及西南市场,缩短交付半径。
三、代工合作:初期依赖北汽,现逐步转向自建
1. 历史代工
- 合作伙伴: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曾为小米 SU7 代工,2023 年工信部目录显示其生产小米 BJ7000MBEVR2 等车型。
- 现状:随着北京自建工厂产能提升,代工比例已大幅下降,2025 年小米汽车主要依赖亦庄工厂生产。
2. 潜在合作
- 南京拜腾工厂:小米曾考察南京拜腾工厂,但因战略重心在自建产能,最终未接手,未来可能通过租赁或合资模式利用其闲置资源。
四、产能目标与市场策略
1. 2025 年交付目标
- 雷军宣布 2025 年计划交付35 万辆,其中北京双工厂贡献主要产能,武汉工厂暂未大规模投产。
-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已超 21.6 万辆,剩余 13.39 万辆需在下半年完成,周均交付需近 7000 台,产能压力显著。
2. 技术与生态布局
- 自研技术:北京工厂支持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及高阶智驾系统的研发与量产,强化 “全栈自研” 竞争力。
- 生态协同:依托澎湃 OS 打通 “人 - 车 - 家” 场景,未来产能扩张将加速智能硬件生态的渗透。
五、总结:2025 年生产地图
生产基地 | 状态 | 产能(2025 年) | 核心车型 | 战略定位 |
---|---|---|---|---|
北京亦庄一期 | 成熟运营 | 15 万辆 / 年 | 小米 SU7 系列 | 主力生产基地 |
北京亦庄二期 | 2025 年 6 月投产 | 15 万辆 / 年 | 小米 SU7 Ultra 等 | 高端车型及产能补充 |
武汉经开区 | 建设中 | 零部件试产 | 小米 N3(2026 年) | 未来华中区域核心基地 |
六、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正通过 “自建为主、合作补充” 的模式扩张产能,2025 年以北京双工厂为核心,武汉基地为储备,同时探索南京等潜在布局。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小米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缓解交付压力,并为 2026 年冲击百万辆目标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