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的工厂

2025-04-18 11:06:21  阅读 18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的工厂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工厂布局已形成南北双基地协同、全球产能扩张的格局,核心进展如下:

一、北京超级工厂:产能爆发与技术标杆


  1. 双工厂联动,年产能突破 60 万辆
    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是目前核心生产基地,分为一期二期两大板块:

    • 一期工厂:2024 年 4 月正式投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和双班生产模式,2025 年实际产能已提升至25 万辆 / 年,支撑首款车型 SU7 的交付需求。
    • 二期工厂:2024 年 7 月动工,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6 月启动试生产,8 月正式投产。二期工厂年产能规划30 万辆,主要生产 2025 年新车型 YU7(增程式 SUV)和 SU7 Ultra。两期工厂合计年产能达55 万辆,实际满负荷运行后可突破60 万辆,成为小米汽车冲刺 2025 年35 万辆交付目标的核心保障。

  2. 技术与工艺领先性
    北京工厂采用一体化压铸、800V 高压平台、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等前沿技术,其中:

    • 9100T 压铸机:实现前舱、后地板等大型部件的一体化成型,零部件数量减少 70%,生产效率提升 50%。
    • 全域高压架构:适配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01kWh,支持 16C 超充)和比亚迪刀片电池(CTB 技术),兼容 800V 超充网络。
    • 智能工厂标准:引入 AI 质检、机器人焊接等自动化设备,生产良率达 99.5%,并通过零碳工厂认证,单位产能碳排放较行业平均低 30%。


二、武汉生产基地:华中战略支点与产能储备


  1. 2025 年建设启动,聚焦 SUV 与增程技术
    武汉工厂选址于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群。2025 年 5 月,工厂首期工程(副车架生产线)开工,由上海本特勒汇(武汉分公司)承建,计划新增 7 条焊接线,年产小米 N3(增程式 SUV)前副车架 30 万套。

    • 整车生产规划:武汉工厂整车产线预计 2026 年投产,初期年产能 30 万辆,主要生产 N3 及后续车型,辐射华中市场并承接出口订单。

  2. 供应链与生态协同
    武汉工厂将依托小米生态链企业,整合本地资源(如东风汽车),探索联合制造模式。例如,N3 车型可能采用东风现有工厂升级改造,缩短建设周期。此外,工厂将与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联动,共享物流、研发资源,降低综合成本。


三、海外布局:泰国工厂与全球化产能


  1. 泰国工厂:东南亚市场桥头堡
    小米于 2024 年启动泰国工厂建设,选址罗勇府,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完成基建并试生产。该工厂主要生产右舵版 SU7 及本地化车型,以技术普惠策略切入东南亚市场,售价较欧美低 20%-30%,目标覆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

    • 供应链本地化:联合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布局电池回收,与本地企业合作生产电机、电控系统,实现零部件本土化率超 40%。

  2. 欧美市场筹备
    小米正考察匈牙利、墨西哥等地,计划 2025 年启动海外第二工厂选址,以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高端市场。欧洲工厂可能优先生产 SU7 Ultra(对标保时捷 Taycan),北美工厂则瞄准中低端市场,通过 “技术输出 + 本地化生产” 模式与特斯拉竞争。


四、产能挑战与应对策略


  1. 供应链韧性
    小米通过投资 + 孵化模式绑定核心供应商,例如:

    • 电池:宁德时代独家供应 SU7 Ultra 麒麟电池,比亚迪供应磷酸铁锂电池,确保产能优先。
    • 芯片:与地平线合作研发车规级 AI 芯片,通过生态链企业(如华星光电)缩短采购周期,应对英伟达 Thor 芯片短缺风险。
    • 成本控制:碳陶刹车盘、高压线束等部件通过模块化集成技术,生产成本降低 30%-60%,支撑 “高配低价” 策略。

  2. 政策与市场风险

    • 国内政策:2025 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续航 400km 以上车型补贴降至 1.75 万元),但 “以旧换新” 政策加码(最高补贴 2 万元),小米通过智能配置升级(如全系标配高速 NOA)抵消补贴影响。
    • 国际竞争:华为智界 R7、理想 L 系列等车型挤压市场空间,小米通过双车战略(SU7 轿车 + YU7 SUV)覆盖 20 万 - 40 万元价格带,并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差异化体验。


五、未来展望:2025-2026 年产能爬坡关键期


  1. 2025 年目标

    • 北京双工厂实现年产能 55 万辆,交付 35 万辆(SU7 系列 25 万辆,YU7 系列 10 万辆)。
    • 武汉工厂完成副车架生产线建设,启动整车产线招标,为 2026 年量产铺路。
    • 泰国工厂试生产,出口占比提升至 10%,海外营收占比达 15%。

  2. 2026 年里程碑

    • 武汉工厂整车投产,全球总产能突破 100 万辆,达成雷军 “三年进入全球前五” 的承诺。
    • 欧洲 / 北美工厂启动建设,通过 “技术授权 + 合资生产” 模式渗透高端市场,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 30%。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工厂布局以北京为核心、武汉为支点、海外为补充,通过双工厂产能释放、技术升级和全球化布局,全力冲刺 35 万辆交付目标。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规模扩张,更在于供应链垂直整合、生态协同创新,以及对智能化、低碳化趋势的前瞻性布局。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海外基地落地,小米正从 “跨界新玩家” 向 “全球主流车企” 快速蜕变。

小米汽车的工厂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7953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