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公司的核心总部及主要生产基地仍位于中国北京市,具体布局如下:
一、总部与研发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小米汽车的总部及核心研发基地设立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 15 号院,这一地址自 2021 年公司注册以来未发生变更。作为小米集团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支点,这里不仅是日常运营和决策中枢,还承载着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及生态整合的核心职能。例如,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智能座舱的研发均在此推进。
此外,北京经开区的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是小米汽车的 “心脏”。该基地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拥有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引入超过 700 个机器人实现 100% 自动化生产。截至 2025 年,一期工厂年产能已突破 30 万辆,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后将进一步提升产能至 50 万辆 / 年,支撑小米汽车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二、生产基地扩展:北京与武汉双布局
- 北京亦庄工厂(一期 + 二期)
一期工厂自 2024 年量产以来,已累计交付超 20 万辆小米 SU7 系列车型,成为小米汽车的主力生产基地。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占地面积扩大至 105 公顷,通过优化产线流程和引入先进设备,预计年产能将突破 30 万辆,主要服务于华北市场。
- 武汉经开区工厂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武汉工厂启动试生产,计划 6 月正式投产。该工厂位于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占地约 2000 亩,规划产能 15 万辆 / 年,主要辐射华中及华南市场。武汉基地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北京工厂的产能压力,还与小鹏、路特斯等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强化了小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协同效应。
三、全球化布局:欧洲与东南亚试水
尽管总部仍扎根北京,小米汽车已启动全球化战略。2025 年,旗舰车型 SU7 Ultra 计划进军欧洲市场,通过纽伯格林北环赛道成绩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东南亚市场将推出性价比车型,借助本地化合作降低关税与运营成本。不过,这些海外布局目前以销售网络和技术合作为主,尚未设立海外总部或大型生产基地。
四、工商注册与战略意义
小米汽车的工商注册地址明确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 15 号院 5 号楼 8 层 816 室,雷军担任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这一选址与北京经开区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的战略高度契合。北京市政府通过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及人才储备(如北汽新能源 “青领计划”),为小米汽车提供了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保障。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总部与核心研发中心仍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基地扩展至北京亦庄(双工厂)和武汉经开区,全球化布局则以欧洲和东南亚市场为重点。这一 “总部 + 双生产基地 + 海外试点” 的架构,既巩固了小米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也为其向全球智能出行科技巨头转型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