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已形成覆盖 20 万至 80 万元的新能源车型矩阵,其核心产品线及价格如下:
一、主力车型:小米 SU7 系列
1. 基础版(2024 款延续销售)
- 700km 后驱长续航智驾版:21.59 万元
搭载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700km,支持 L2 级智能驾驶,适合城市通勤。 - 830km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24.59 万元
升级 94.3kWh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续航提升至 830km,新增激光雷达与城市 NOA 功能。 - 800km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29.99 万元
双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4.2 秒,搭载 101kWh 三元锂电池,支持超快充技术。
2. 旗舰车型(2025 款新增)
- SU7 Ultra:52.99 万元
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6 分 46 秒刷新纽北四门量产车圈速纪录,配备碳陶刹车、双腔空悬及 21 处碳纤维覆盖件。 -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81.49 万元
全球限量 500 台,专属赛道涂装、24K 金碳纤维车标及赛道 UI 界面,续航提升至 820km。
二、全新车型:小米 YU7(2025 年 6 月上市)
- 入门版:22.98 万元(预计)
单电机后驱,CLTC 续航 750km,搭载小米 HyperOS 车机系统,标配 800V 高压平台。 - Pro 版:25 万元(预计)
双电机四驱,峰值功率 365kW,续航 820km,配备新一代激光雷达与 Orin-X 芯片。 - 高性能版:30 万元(预计)
搭载半固态电池,零百加速 3.5 秒,支持 11 分钟快充 70%。
三、价格策略与市场定位
- 分层定价逻辑
- 20 万级:对标比亚迪海豹、特斯拉 Model 3,以续航和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
- 30 万级:瞄准小鹏 G9、极氪 001,通过三电技术与生态互联构建差异化优势。
- 50 万级:直接挑战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以赛道性能与豪华配置重塑高端市场格局。
- 成本控制亮点
- 电池成本较 2024 年下降 30%,100kWh 磷酸铁锂电池包成本降至 4.5 万元。
- 供应链复用小米生态资源,车机芯片、传感器等部件采购成本压缩 15%。
- 区域政策影响
- 黑龙江绥化地区消费者可享受最高 2 万元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叠加厂商置换优惠后,SU7 标准版实际落地价可低至 19.59 万元。
四、交付与市场表现
- 产能瓶颈:当前月产能约 2 万台,SU7 Ultra 等车周期 18-21 周,非 Ultra 版需等待 42-49 周。
- 销售数据:截至 2025 年 2 月,SU7 系列累计交付超 32 万辆,Ultra 版上市 10 分钟订单破 6900 台。
五、竞品对比与选购建议
车型 | 价格区间 | 核心优势 | 适用场景 |
---|---|---|---|
小米 SU7 Ultra | 52.99 万起 | 赛道性能、碳纤维车身 | 性能爱好者、品牌尝鲜者 |
小米 YU7 Pro | 25 万起 | 智能座舱、800V 超快充 | 家庭用户、科技尝鲜者 |
特斯拉 Model Y | 26.39 万起 | 品牌溢价、超充网络 | 长途出行、品牌忠诚度 |
比亚迪汉 EV | 20.98 万起 | 刀片电池、售后网络 | 务实家庭、性价比需求 |
选购建议:
- 追求极致性能:SU7 Ultra(赛道级表现)。
- 平衡性价比与科技:YU7 Pro(800V 平台 + 智能座舱)。
- 预算有限:SU7 700km 智驾版(21.59 万起)。
建议通过小米汽车官网或授权经销商查询实时优惠,部分地区提供金融贴息与置换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