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形成覆盖纯电轿车、纯电 SUV、增程 SUV 的多元产品矩阵,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策略的深度结合,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下是其核心车型的详细解析:
一、旗舰性能标杆:小米 SU7 系列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 系列以「性能与智能并重」的定位持续领跑市场。2025 年,该系列推出SU7 Ultra这一顶级版本,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前 1 后 2 布局),综合功率达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突破 350km/h,刷新了纽北赛道四门量产车圈速纪录。其赛道专用电池包支持 5.2C 超充,11 分钟可补能至 80%,CLTC 续航达 630km,配合碳陶瓷制动盘、主动扩散器等赛道级配置,成为百万级性能车市场的「颠覆者」。
与此同时,SU7 标准版(21.59 万元起)和SU7 Max(29.99 万元起)持续热销,提供单电机后驱(续航 700-830km)和双电机四驱(续航 800km)版本,覆盖主流家用及高端市场。2025 年 3 月,SU7 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位列纯电轿车销量前五。
二、战略级 SUV:小米 YU7
作为小米首款 SUV 车型,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肩负着品牌规模化的关键使命。该车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跑 SUV,采用低趴设计语言,长宽高为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提供五座布局。动力方面,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续航最高 820km;单电机后驱版功率 235kW,续航 680km,分别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和弗迪磷酸铁锂电池。
YU7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生态整合:标配激光雷达和 Xiaomi HAD 端到端智驾系统,支持高速 / 城市 NOA;座舱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实现手机、家居与车机的无缝互联。价格方面,预计起售价 23 万 - 24 万元,直接对标智界 R7 等竞品,通过「价格锚点 + 生态壁垒」策略争夺家庭用户市场。
三、增程市场新物种:小米昆仑
代号「昆仑」的增程 SUV 预计 2025 年四季度亮相,定位中大型 SUV,起售价 15 万元左右。该车将搭载 1.5T 增程器 + 后轮转向系统,CLTC 综合续航超 1000km,主打「低油耗 + 长续航」特性,精准切入增程式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其轴距达 3000mm,采用三排座椅布局,兼顾家庭出行与越野场景,填补了小米在 15 万 - 20 万元价格带的空白。
四、技术储备与未来布局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同步推进底层技术研发,为后续车型铺路:
- 四电机驱动系统:已在 SU7 Ultra 原型车上验证,综合功率达 2054Ps,支持原地掉头、横向移动等功能,计划 2026 年量产。
- 全主动悬架:通过电机与传感器协同,实现车身高度、阻尼的实时调节,提升操控与舒适性。
- 48V 线控底盘:取消机械转向柱,转向比可在 5:1-15:1 自由切换,响应速度提升 40%。
五、产能与市场策略
为支撑 35 万辆年交付目标,小米二期工厂将于 2025 年 7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主要用于生产 YU7。同时,通过与东风汽车合作盘活 30 万辆闲置产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渠道方面,2025 年门店将突破 2 万家,覆盖全国 200 城,构建「汽车 + 智能家居」体验场景,强化生态协同。
总结来看,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产品矩阵呈现三大特点:性能旗舰树立品牌高度(SU7 Ultra)、SUV 车型拓宽市场广度(YU7)、增程产品下沉价格梯度(昆仑)。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小米正从「单品爆款」向「体系化竞争」跃迁,其能否在智能化与规模化的双重赛道上持续领跑,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