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合资合作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领域,与宁德时代、北汽集团及京能科技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是当前最核心的合作项目。以下是具体信息及分析:
一、与宁德时代、北汽集团、京能科技的合资公司
1. 合资背景与股权结构
- 成立时间:2024 年 5 月,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25 年 1 月更名为时代北汽(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股东构成:宁德时代持股 51%(控股股东),北汽海蓝芯(北汽集团子公司)持股 39%,京能科技(北京能源集团子公司)和小米汽车各持股 5%。
- 业务范围:专注于电芯智能制造,为小米汽车提供稳定的电池供应,并推动电池新技术的应用。
2. 合作意义
- 供应链保障:该合资公司的成立解决了小米汽车在电池供应上的依赖问题。例如,小米 SU7 的三元锂电池和神行电池均由宁德时代提供,而合资公司的工厂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电池产能和技术迭代能力。
- 政策支持:京能科技作为北京市属国企参与,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扶持,有助于项目落地和资源整合。
二、其他重要合作伙伴
除合资公司外,小米汽车在供应链、技术研发等领域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但这些合作以供应商或战略合作形式为主,而非合资关系:
1. 电池领域
- 宁德时代:除合资公司外,宁德时代还为小米 SU7 提供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核心产品,并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助力小米 SU7 刷新纽北赛道纪录。
- 比亚迪:小米 SU7 标准版搭载比亚迪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由小米自行封装成电池包。
2. 零部件与技术供应商
- 汇川技术:提供驱动电机,如小米 SU7 的 V8s 电机。
- 拓普集团:供应空气悬架系统、底盘零部件等,涉及小米 SU7 及 YU7 车型。
- 华为: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有技术合作,但未涉及合资。
3. 充电网络合作
- 蔚来、小鹏、理想:2024 年底,小米与三家新势力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接入超过 3 万家充电桩,提升用户充电便利性。
三、小米汽车的战略布局与未来动向
1. 自主研发为主导
- 小米汽车强调全栈自研,截至 2025 年,研发投入已超 300 亿元,专利授权超 1000 项,覆盖电驱、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
- 例如,小米 SU7 Ultra 搭载的三电机动力总成、800V 高压平台等均为自研技术。
2. 产能扩张与市场目标
- 2025 年,小米汽车将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并加速二期工厂建设(预计 7 月投产,年产能 30 万辆),以支撑销量增长。
- 新车型如小米 YU7(纯电 SUV)和 “昆仑” 增程混动 SUV 将陆续上市,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
3. 合资合作的潜在方向
- 海外市场:若小米汽车计划进入欧美或东南亚市场,可能与当地企业合资以规避贸易壁垒,例如参考蔚来在欧洲的换电站合作模式。
- 智能驾驶:与 Mobileye、英伟达等芯片厂商的深度合作可能升级为合资,以整合算法与硬件资源。
四、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合资合作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领域,与宁德时代、北汽集团、京能科技的合资公司是其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支撑。在其他领域,小米更倾向于通过供应商合作或技术授权实现资源整合,而非成立合资公司。未来,随着全球化布局和技术竞争加剧,小米可能在海外市场或核心技术领域寻求新的合资机会,但短期内仍以自主研发和现有合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