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公开信息,小米汽车与众泰在 2025 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战略合作与投资合作,但双方合作的实际进展和效果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战略合作与投资
- 33 亿元投资与合作协议
小米科技在 2025 年之前已向众泰汽车投资 33 亿元,并签署战略协议,双方计划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整车设计研发、智能网联、智能驾驶、销售渠道及物流体系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根据协议,众泰将为小米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而小米则输出智能生态技术支持。
- 合作领域与目标
合作重点包括:
- 众泰利用现有产能(如永康、长沙工厂)为小米代工生产智能电动车,改造混动生产线以降低成本。
- 小米向众泰开放 HyperOS 智能座舱、800V 碳化硅平台等技术,提升众泰车型的智能化水平。
- 双方探索 “智能汽车 + 智能家居” 生态联动,例如通过小米手机 NFC 钥匙、车家互联等功能增强用户体验。
二、众泰的财务与经营困境
- 持续亏损与退市风险
众泰汽车自 2019 年起连续六年亏损,累计亏损超 250 亿元,2024 年预计亏损 8.26 亿至 12.38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78.49%,现金流濒临断裂。截至 2025 年 4 月,公司新增逾期债务 1.8 亿元,累计未偿还债务达 3.4 亿元,面临极高的退市风险。
- 产能与品牌危机
众泰曾拥有 60 万辆年产能的工厂,但目前利用率不足 1%,品牌因 “保时泰” 抄袭争议和质量问题严重受损,市场份额几乎归零。2023 年整车销量仅 1112 辆,2024 年未披露具体数据。
三、市场传闻与官方回应
- 收购传闻与否认
市场多次传出小米可能收购众泰的猜测,甚至称雷军将成为众泰实控人,但众泰官方多次澄清 “未收到与小米合作的相关消息”,并强调目前无实控人状态。小米方面亦未正式确认收购计划。
- 合作生产的不确定性
股吧等非权威渠道称众泰将为小米代工生产 SUV7 车型,但众泰董秘明确否认相关合作。目前无官方公告或可靠媒体报道支持这一传闻。
四、合作前景与挑战
- 潜在机遇
- 产能复用:众泰闲置产能可快速改造为小米混动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
- 下沉市场拓展:借助众泰原有三四线城市经销商网络,小米可加速渗透低线市场。
- 技术互补:小米的智能生态技术与众泰的传统制造经验结合,可能推动产品差异化。
- 核心风险
- 众泰财务恶化:若众泰退市或破产,小米的 33 亿元投资可能面临损失,合作项目将被迫终止。
- 品牌信任危机:众泰历史口碑可能拖累小米品牌形象,需通过独立子品牌(如 “米泰混动”)隔离风险。
- 技术整合难度: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在管理文化、研发流程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合作效率低下。
五、总结
目前,小米与众泰的合作仍处于早期阶段,双方虽有战略协议和投资,但实际进展受制于众泰的财务危机和品牌困境。若众泰无法在短期内改善经营状况,合作可能仅停留在技术输出层面,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投资者需关注以下关键节点:
- 众泰 2024 年年报审计结果,判断是否触发退市条款。
- 小米是否进一步增持众泰股份或参与债务重组。
- 双方合作车型的研发进展及市场反馈。
总体而言,小米与众泰的合作存在战略价值,但成功与否取决于众泰能否在 2025 年实现实质性业务复苏,以及双方在技术、管理上的深度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