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口碑怎么样

2025-04-19 17:49:10  阅读 17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口碑怎么样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口碑呈现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这主要源于其在安全性、智能驾驶技术、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复杂表现。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安全性能:被动安全获认可,主动安全存争议


小米 SU7 在被动安全领域表现突出,成为口碑的重要支撑点。2024 年 12 月的河南坠崖事故中,SU7 Pro 翻滚碰撞后乘员舱框架保持完整,A 柱未变形,气囊准确弹出,电池未发生热失控,车内一家四口仅受轻伤。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为 “教科书般的安全范例”,其 “铠甲笼式车身” 和电池防护技术成为行业焦点。车主森山在事故后再次购买 SU7 MAX,强调 “安全性能是再次购买的关键原因”。第三方测试显示,SU7 的车身刚性获中保研全优评价,AEB(自动紧急制动)在 80km/h 内对静止车辆识别率达 100%。

然而,2025 年 3 月安徽高速事故暴露出主动安全的短板。一辆 SU7 标准版在开启 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后,未能有效识别施工路障,驾驶员接管后仍以 97km/h 速度撞向水泥桩,导致三名乘客遇难。事故中 NOA 系统响应延迟(仅留 1 秒接管时间)、AEB 未触发(小米称不识别锥桶等障碍物)、车门锁死阻碍逃生等问题,引发公众对 “智能驾驶过度宣传” 的质疑。家属透露小米售后 “从未主动联系”,与官方声明的 “已对接车主” 矛盾,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

二、智能驾驶:技术迭代与用户教育失衡


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系统(Xiaomi Pilot)在硬件配置上具备竞争力,顶配版搭载激光雷达和双 Orin-X 芯片,障碍物识别距离提升至 240 米。2025 年 4 月推送的 OTA 更新优化了雨雾天气雷达误报率(降低 42%)和自动泊车成功率(提升至 89%),并计划于 6 月推出 HAD(全场景智驾)功能,支持车位到车位的代客泊车。然而,用户对系统能力的认知与实际表现存在偏差。调查显示,73% 的事故车主未完整观看交付中心提供的安全操作视频,部分用户因过度依赖智驾功能而放松警惕。小米在宣传中强调 “智能导航”“自动避障”,但未明确说明系统仅为 L2 级辅助驾驶,导致用户误判。

三、售后服务:网点扩张与用户体验脱节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服务网点扩展至 127 家,覆盖 75 个城市,4 月计划新增 33 家。然而,服务网络仍无法匹配销量增长。上海车主维修需排队半个月,湖北车主换尾灯需往返 700 公里,官方配件价格是市场价的 3 倍。用户投诉集中在 “甩锅三连”(线上推线下、线下推总部、总部推车主)和配件垄断问题。尽管小米推出 “极致安全包”(含双回路制动系统和钛合金车门铰链)等升级服务,但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在新势力中仅排名第三,用户满意度评分虽从 82 分提升至 87 分,但仍低于行业头部品牌。

四、市场表现:销量强劲与口碑风险并存


小米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达 75,869 辆,单月交付量突破 29,000 辆,全年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其 2.78 秒零百加速、700km + 续航、全域碳化硅快充等性能参数,以及 21.59 万元起的定价,在 20-30 万元区间形成竞争力。然而,销量增长与口碑风险同步累积。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量突破 35,000 辆,交通事故率 0.066%(低于行业 0.1% 平均水平),但社交媒体算法放大了事故案例的传播,导致公众感知偏差。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SU7 投诉量超 2000 条,覆盖智能驾驶、车机系统、售后服务三大领域。

五、行业定位:科技跨界的机遇与挑战


小米汽车的 “互联网基因” 在产品定义和营销上表现突出,如 “人车家全生态” 联动、OTA 快速迭代等。但在汽车工业规律面前,其 “重营销、轻质量” 的策略引发争议。例如,2024 年 11 月因软件问题召回 30,931 辆 SU7 标准版,仅通过 OTA 升级处理;2025 年 3 月交付故障车后仅提出更换部件而非换车。行业人士指出,小米需在 “技术透明化” 和 “危机响应” 上改进,避免重蹈 “宣传与现实脱节” 的覆辙。

总结:口碑的双刃剑效应


小米汽车的口碑呈现 “被动安全标杆” 与 “主动安全隐患” 并存、“销量黑马” 与 “售后短板” 交织的复杂局面。其核心优势在于硬件安全性能和高性价比,但智能驾驶技术的可靠性、用户教育的缺失,以及售后服务的滞后,成为制约口碑提升的关键因素。未来,小米需在技术迭代、用户沟通、服务网络建设上持续发力,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小米汽车口碑怎么样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7993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