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订购量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结合官方披露的交付目标、市场动态及第三方数据,可从以下维度综合分析:
一、2025 年交付目标与产能支撑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全年交付目标已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这一调整基于产能爬坡的顺利推进。
- 产能提升: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加上一期工厂的优化,总产能可支撑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 季度表现: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单车型销量已达7.5 万辆(易车数据),其中 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显示出产能释放的加速。
二、订单积压与新车型贡献
1. 现有车型订单积压
- SU7 累计锁单量: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的累计锁单量已突破43 万辆,积压订单达 22 万辆,远超北京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的限制。这意味着即使不新增订单,仅消化现有积压就需要约 8 个月时间。
- 交付压力:由于产能限制,SU7 的等车周期长达 28 周(约 7 个月),部分用户可能因等待时间过长而转向其他品牌,或影响后续订单增长。
2. 新车型订单表现
- SU7 Ultra:作为高性能旗舰车型,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上市后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10 分钟订单达 6900 台,首月累计订单超 1.9 万台。其 52.99 万元的起售价吸引了大量高端用户,传统豪华品牌增换购用户占比达 80%-90%。
- YU7: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原计划于 2025 年中上市,预计年销量 8.5 万辆。尽管因产能和安全问题可能推迟至 7 月,但其内饰设计和家庭化定位仍被市场看好,机构预测其订单量有望超越 SU7。
三、第三方预测与市场趋势
1. 新增订单预测
- 保守估计:年初分析师预测 2025 年小米汽车新增订单可能超过 40 万份。若按每周新增 7000 份订单推算,全年订单量可达 36 万份,叠加现有积压订单,总订单量或突破 60 万份。
- 激进预期:高盛等机构维持 YU7 销量预测为 8.5 万辆,并认为小米汽车 2025 年整体销量有望达 35 万辆,若产能完全释放,订单量可能进一步攀升。
2. 行业环境
- 新能源市场增长: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 1500-1700 万辆,渗透率超 50%,政策补贴和技术迭代(如 800V 高压平台、半固态电池)将推动市场需求。
- 竞争加剧:问界 M9、理想 L6 等竞品的热销可能分流部分订单,但小米凭借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和高性价比,仍在 20 万元以上市场占据优势。
四、风险与挑战
- 产能瓶颈:尽管二期工厂投产,但若订单持续激增,产能仍可能成为交付的最大限制。
- 技术信任危机:SU7 智驾系统事故导致周销量骤降,可能影响 YU7 的市场接受度。
- 价格战压力: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小米需在成本控制与利润平衡间找到支点。
五、结论
综合现有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累计订购量(含积压订单)预计将超过 60 万辆,其中:
- SU7 系列:累计锁单 43 万辆,2025 年新增订单约 15 万辆。
- SU7 Ultra:全年订单约 5 万辆。
- YU7:若按时上市,订单量或达 8-10 万辆。
然而,受产能限制,实际交付量可能仅为 35 万辆,订单转化率约 58%。若二期工厂产能完全释放,且新车型顺利上市,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底前将积压订单降至 10 万辆以内,为 2026 年销量增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