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有哪些股票

2025-04-20 02:11:40  阅读 12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有哪些股票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产业链布局已形成覆盖智能驾驶、三电系统、轻量化材料、智能座舱等核心环节的生态体系,相关上市公司可从以下五大维度梳理:

一、整车制造与核心零部件


  1. 小米集团(01810.HK/OTC: XMIFF)

    • 核心逻辑:小米汽车母公司,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SU7 Ultra 搭载 800V 高压平台与碳化硅电驱系统,毛利率预计突破 20%。
    • 市场动态:4 月与苹果 Siri 达成跨生态语音控车合作,全球首开 iPhone 用户 “0.8 秒极速解锁” 先例,智能座舱生态壁垒进一步巩固。

  2. 汇川技术(300124.SZ)

    • 核心优势:SU7 Max 电驱系统独家供应商,技术对标特斯拉,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8%。
    • 订单弹性:小米汽车产能爬坡带动电驱系统需求,公司 2025 年规划产能翻倍至 50 万台套。

  3. 凯众股份(603037.SH)

    • 技术壁垒:智能底盘减震元件市占率超 30%,线控制动产品通过子公司切入供应链,2025 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或翻倍。
    • 协同效应:参股企业苏州炯熠获小米战略投资,布局 ADAS 传感器等高成长赛道。


二、动力电池与材料


  1. 宁德时代(300750.SZ)

    • 核心地位:SU7 Ultra 独家供应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 255Wh/kg,4680 圆柱电池适配欧洲市场需求。
    • 产能支撑:与小米联合开发的 CTP 3.0 技术将电池成本再降 10%,2025 年总产能规划超 800GWh。

  2. 比亚迪(002594.SZ)

    • 技术路线:弗迪电池为 SU7 标准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5%,成本优势显著。
    • 全球化布局:小米欧洲市场采用比亚迪泰国工厂电池,规避欧盟关税壁垒。

  3. 贝特瑞(835185.BJ)

    • 材料创新:硅碳负极技术领先,适配小米 SU7 Ultra 快充需求,2025 年硅基负极渗透率或达 20%。
    • 海外拓展:与小米合作开发 4680 电池材料,波兰工厂 2025 年投产,辐射欧洲市场。


三、智能驾驶与车联网


  1. 德赛西威(002920.SZ)

    • 核心业务: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支持 Xiaomi Pilot 4.0 系统,单车配套价值 1.2 万元。
    • 技术迭代:与小米联合开发 AR-HUD,2025 年量产搭载 5G-V2X 功能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2. 中科创达(300496.SZ)

    • 生态协同:提供智能驾驶中间件 “魔方”,显著提升小米自动驾驶算法迭代速度,2025 年相关收入或突破 20 亿元。
    • 数据闭环:参与小米车联网系统开发,实现车辆与米家智能家居的场景联动。

  3. 华科系合作企业

    • 华中数控(300161.SZ):与小米联合开发 ORION 自动驾驶框架,在 Bench2Drive 测试中成功率提升 19.61%。
    • 天喻信息(300205.SZ):提供车规级安全芯片,保障小米自动驾驶数据合规。


四、轻量化与车身制造


  1. 祥鑫科技(002965.SZ)

    • 技术突破:蜂窝铝镁合金型材供应商,白车身减重 15%,抗扭刚度提升 20%,单车成本降低 18%。
    • 产能布局:与小米共建柔性产线,兼容多车型共线生产,单线改造成本仅 2 亿元。

  2. 模塑科技(000700.SZ)

    • 核心产品:保险杠、防擦条等车身装饰件,参股企业北汽模塑为小米一级供应商,配套份额或提升至 40%。
    • 轻量化转型:铝制副车架减重 30%,适配小米 SU7 Ultra 性能需求。


五、检测认证与服务


  1. 中机认检(301508.SZ)

    • 技术权威:承担小米汽车设计验证检测,2025 年新能源汽车检测业务收入增速或超 50%。
    • 业务拓展:布局智能驾驶认证,切入 L4 级自动驾驶测试赛道。

  2. 商络电子(300975.SZ)

    • 供应链整合:通过 Tier1 供应商间接供应阻容感、电源芯片,单车电子元器件价值量提升至 8000 元。
    • 全球化配套:为小米欧洲工厂提供本地化电子元件采购服务。


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 核心驱动:小米汽车 2025 年产能释放(月均 3.7 万辆)与毛利率改善(目标 20%+),叠加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供应链企业业绩弹性显著。
  • 技术趋势: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智能驾驶(L3+)渗透率提升,相关技术供应商受益。
  • 风险因素

    1. 竞争加剧: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价格战可能挤压小米市场份额。
    2. 原材料波动:铝、锂价格上涨或影响轻量化材料与电池成本。
    3. 政策风险:欧盟数据合规要求增加智能驾驶研发成本。


建议重点关注汇川技术(动力系统)宁德时代(电池)凯众股份(智能底盘)等技术壁垒高、订单占比超 30% 的标的,同时跟踪贝特瑞(材料)、** 中机认检(检测)** 等高成长细分领域龙头。

小米汽车有哪些股票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09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