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旗下的独立汽车品牌,由其全资子公司小米汽车有限公司运营。这一结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验证:
一、品牌归属的法律与股权架构
根据公开信息,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9 月,注册资本 100 亿元,是小米集团 100% 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雷军,核心团队成员包括小米原高管及汽车行业专家,例如原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营销负责人周钘等。这种股权结构和管理架构明确表明,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自主掌控的核心业务板块,而非与其他品牌合资或合作的产物。
二、品牌命名与市场策略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命名为SU7,其名称设计与小米品牌深度绑定。"SU" 取自 "粟"(小米的古称)的拼音首字母,既保留了品牌基因,又赋予科技感;数字 "7" 则寓意对小米创始团队的致敬。后续推出的 SUV 车型YU7同样延续了这一命名逻辑,进一步强化了 "小米汽车" 作为独立品牌的市场认知。此外,小米汽车的市场推广(如雷军直播带货、充电网络整合)均以 "小米" 品牌为核心,未引入其他子品牌或合作方标识。
三、生产资质与供应链独立性
2024 年 8 月,小米汽车正式获得独立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资质,结束了与北汽集团的代工合作。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小米汽车已具备完整的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目前,小米汽车在北京经开区拥有两座超级工厂,总产能达 30 万辆 / 年,并计划在武汉等地扩建生产基地。供应链方面,小米自主掌控三电系统(电池由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自动驾驶技术(自研 L4 级方案)及智能座舱(高通 8295 芯片),形成了闭环的产业链布局。
四、市场表现与品牌定位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20 万辆,其中旗舰车型 SU7 在 2024 年以 13.5 万辆的销量成为新势力单车冠军。品牌定位上,小米汽车覆盖 20 万 - 80 万元价格区间,既有面向大众市场的 SU7(21.59 万元起),也有高性能版 SU7 Ultra(52.99 万元起),以及即将上市的中大型 SUV YU7(预计 30 万 - 40 万元)。这种多维度的产品矩阵,进一步巩固了 "小米汽车" 作为独立品牌的市场地位。
五、行业合作与生态协同
尽管小米汽车在充电网络、供应链等领域与蔚来、小鹏、宁德时代等企业展开合作,但这些合作均以 "小米" 品牌为主体,属于生态互补而非品牌依附。例如,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共享,用户可通过小米 App 使用超过 3 万个第三方充电桩,但车辆本身仍以 "小米" 标识示人。此外,小米汽车的智能化技术(如澎湃 OS、端到端智驾系统)均与小米手机、IoT 设备深度互联,强化了品牌生态的统一性。
总结
从法律架构、命名策略、生产资质到市场表现,小米汽车在 2025 年已完全确立其作为小米集团旗下独立品牌的地位。这一品牌定位不仅体现了小米 "科技普惠" 的核心理念,也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投产、新车型推出(如增程式 SUV"昆仑")及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小米汽车" 有望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