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郑州的布局已呈现多维度发展态势,涵盖销售网络扩张、售后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支持及市场表现等方面。以下从六个关键维度展开分析:
一、销售网络:体验店加速扩张,年底将达 8 家
小米汽车在郑州的线下渠道建设进展迅速。目前,郑州已有 4 家小米汽车体验店,分布于中原万达、花园路正弘城、商都路等地,其中正弘城店是郑州市区内单体面积最大的 shopping mall 体验店,面积达 600 多平方米。此外,郑州中牟县设有小米汽车交付中心(郑州前程店),承担车辆交付和部分售后服务功能。
根据规划,2025 年底前,郑州将新增 4 家体验店,包括惠济万达、熙地港等商圈,使全市门店总数达到 8 家。这一扩张计划表明小米汽车正通过密集布局核心商圈,提升品牌曝光度和用户触达能力。
二、售后服务:交付中心与专业团队双轨并行
郑州中牟县的小米汽车交付中心(郑州前程店)已投入运营,主要负责车辆交付、售后维修及零部件仓储管理。该中心通过招聘移动服务技师、延展服务专员等岗位,构建了覆盖 “销、交、服” 全场景的服务体系。
例如,移动服务技师需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经验,负责车辆保养、故障排查等;延展服务专员则统筹交付中心的附配件仓库运营,包括库存管理、安装服务等。此外,小米汽车在郑州还提供 “代理销售 + 授权服务” 模式,与本地经销商合作建设销服一体店,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
三、政策支持:郑州航空港区 “真金白银” 吸引产业
郑州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尤其是郑州航空港区推出多项激励措施,为小米汽车及产业链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 资金补贴:对落户项目给予最高 100 万元奖励,设备投资按 12% 补贴(最高 1000 万元),研发投入按 20% 补助(最高 500 万元)。
- 产业基金: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创新融资产品,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 物流优势:依托 “四港联动” 多式联运体系,物流成本较沿海低 30%,出口欧洲运费节省 20%。
这些政策为小米汽车未来在郑州的供应链布局或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潜在支持。
四、市场表现:销量逆势增长,政策补贴刺激需求
尽管 2025 年 3 月安徽德上高速事故曾引发关注,但郑州市场对小米汽车的需求未受显著影响。据中原万达体验店工作人员透露,事故后试驾仍需排队,门店销量持续创新高,单店月销量可达 500 台以上。
郑州的购车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销售。例如,购买小米 SU7 Ultra 可享受政府补贴 2 万元,叠加平台补贴后最高优惠达 2.0168 万元。此外,郑州作为全国首个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也为小米汽车提供了市场机遇。
五、供应链与生产:本地配套潜力待释放
郑州拥有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环节。例如,郑州比亚迪工厂 2024 年生产新能源汽车 54.5 万辆,带动本地配套率提升至 40%,计划 2025 年提升至 60% 以上。郑州精益达、迈睿达等零部件企业为比亚迪、宇通等供货,具备为小米汽车配套的潜力。
不过,目前小米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仍依赖外部供应商。例如,SU7 的电池由弗迪动力和宁德时代提供,空气悬架来自拓普集团,智能座舱域控由德赛西威供应。郑州本地企业尚未进入小米汽车的直接供应链,但未来可能通过产业协同实现合作。
六、未来展望:生产基地仍存悬念,政策红利或成关键
尽管郑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物流和市场需求方面具备优势,但目前小米汽车的生产重心仍在北京亦庄。北京工厂二期于 2025 年年中竣工后,总产能将达 35 万台 / 年,满足全国市场需求。
郑州若想吸引小米汽车设立生产基地,需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和产业链配套。例如,郑州航空港区可针对小米汽车提供专项补贴或土地优惠,同时推动本地零部件企业与小米建立合作。此外,郑州作为中部交通枢纽,若小米汽车未来布局华中市场,郑州可能成为区域生产或物流中心。
总结:郑州成小米汽车华中战略支点
2025 年,小米汽车在郑州的布局已从单纯的销售网络扩展,逐步向服务体系完善、政策协同和市场深耕延伸。尽管生产基地尚未落地,但郑州凭借产业政策、供应链基础和市场潜力,正成为小米汽车华中战略的重要支点。未来,随着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小米汽车与本地企业的合作或生产布局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