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撞

2025-04-21 08:05:23  阅读 23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撞

2025 年小米汽车在安全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多起交通事故及行业政策调整。以下是关键事件的详细梳理和分析:

一、重大交通事故及官方回应


1. 安徽铜陵高速碰撞爆燃事故(3 月 29 日)


  • 事故经过: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德上高速池祁段以 116km/h 的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行驶时,因施工改道逆向车道,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预警并减速。驾驶员接管后尝试转向避让,最终以 97km/h 撞上隔离带水泥桩,车辆起火导致车内 3 名女大学生遇难。
  • 争议焦点

    • AEB 未触发:小米回应称标准版 AEB 功能不响应锥桶、水马等静态障碍物,与行业同配置车型一致。
    • 车门解锁问题:家属质疑碰撞后车门自动锁死,但小米表示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确认门锁状态。根据国标,电动车碰撞后应自动解锁车门,但实际可能因断电或机械故障失效。
    • 智驾接管时间不足:从系统提示到碰撞仅 2 秒,远低于驾驶员平均 2.3 秒的接管反应时间,引发对智驾系统设计合理性的质疑。

  • 小米应对: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提交车辆数据,并承诺协助善后。雷军公开致歉,强调将持续配合调查。

2. 广东湛江撞人逃逸事件(4 月 5 日)


  • 事故经过:陈某驾驶小米 SU7 标准版在徐闻县与电动二轮车碰撞,致 2 人死亡后逃逸。车辆起火原因初步认定为电动车锂电池挤压变形引燃事故车。
  • 官方回应:小米强调事故为手动驾驶状态,肇事司机已被逮捕,起火原因待官方最终报告。

3. 赛道首撞事件(3 月 9 日)


  • 事故经过:小米 SU7 Ultra 在赛道高速行驶中冲出围墙,车头严重受损,气囊弹出。
  • 安全警示:小米加强赛道驾驶培训要求,强制用户完成安全考试并建议参加专业培训,同时优化车辆安全功能(如 “赛道大师 App”)。

二、碰撞测试与安全性能


1. C-NCAP 五星评价(3 月 25 日)


  • 测试结果:小米 SU7 Max 版在 C-NCAP(2024 版)测试中综合得分率 93.5%,乘员保护、VRU 保护、主动安全得分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在副驾侧正面 25% 偏置碰撞中表现优异。
  • 对比事故场景:事故车辆以 97km/h 撞击水泥桩,远超 C-NCAP 测试的 64.4km/h 标准,超出被动安全设计上限。

2. C-IASI 优秀评价(2024 年 9 月)


  • 测试结果:在车内乘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三项中获 G+(优秀 +),但测试时间早于 2025 年事故,未直接关联。

三、行业政策与安全技术争议


1. 工信部规范智驾宣传(4 月 16 日)


  • 会议要求:禁止使用 “自动驾驶”“高阶智驾” 等夸大词汇,统一表述为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并严格限制 OTA 升级和公测活动。
  • 背景:小米 SU7 事故后,行业对智驾功能过度营销的批评加剧,政策收紧旨在强化车企安全责任。

2. 智驾系统技术局限性


  • 传感器方案差异:SU7 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方案(Orin N 芯片 + 11 摄像头),而 Max 版配备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更强。事故中标准版在夜间对施工路障的识别不足,凸显纯视觉方案的局限性。
  • 算法训练不足:智驾系统对水马、锥桶等静态障碍物的识别依赖大量场景训练,部分车企为避免误触发 AEB 选择 “故意忽略” 此类目标。

四、公众反应与品牌影响


1. 舆论焦点


  • 智驾安全性:事故引发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可靠性的讨论,尤其在极端场景下的应对能力。
  • 责任划分:现行法规默认驾驶员为事故第一责任人,但用户难以举证车辆设计缺陷,维权困难。
  • 电池安全:SU7 标准版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起火原因可能与碰撞后电池挤压有关,但宁德时代否认供应事故车电池,比亚迪未回应。

2. 品牌应对


  • 透明度提升:小米公开事故数据并配合调查,但家属质疑沟通不足。
  • 技术迭代:未来或通过 OTA 升级优化智驾算法,或在硬件上增加激光雷达(如 Max 版)。

五、总结与启示


2025 年小米汽车的 “碰撞” 事件暴露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现实挑战,包括传感器方案的局限性、算法训练的不足,以及用户对功能边界的认知偏差。尽管 C-NCAP 测试显示其被动安全性能优异,但极端事故仍凸显主动安全系统的短板。行业政策的收紧和公众对安全的高度关注,将推动车企在技术研发、宣传规范和用户教育上持续改进。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看待智驾功能、严格遵守驾驶规范仍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小米汽车撞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165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