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旗下的独立品牌,由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Xiaomi Auto Technology Co., Ltd.)直接运营。这一品牌归属自 2021 年小米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始终明确,且在 2024 年 7 月取得独立造车资质后进一步强化。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品牌归属的核心信息
- 全资子公司架构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9 月,是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 100 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雷军。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小米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资质独立化: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通过工信部审批,正式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企业名称从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变更为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尾标也从 “北京小米” 统一为 “小米”。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完全摆脱对北汽的代工依赖,实现自主生产。
- 品牌标识与市场定位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 SU7 及后续产品(如 YU7)均以 “小米” 作为品牌标识,强调与小米生态链的深度整合。例如,小米 SU7 搭载了小米澎湃 OS 系统,支持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的无缝互联。
二、2025 年的品牌动态与战略
- 产能与交付目标
小米汽车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为 35 万辆,较 2024 年的 13.68 万辆大幅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计划于 2025 年年中竣工,总产能将达到 30 万辆。目前,小米 SU7 已交付超过 20 万辆,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和首款 SUV 车型 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成为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三电技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重点研发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及 48V 线控转向系统,这些技术将应用于未来车型,提升性能与智能化水平。
- 生态整合:小米汽车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如思灵机器人)合作,打造柔性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小米汽车通过招募授权服务伙伴,完善售后服务网络,覆盖中国 75 个城市。
三、市场竞争与品牌影响力
- 竞品对标
小米汽车将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汉等车型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例如,小米 YU7 被业界认为是 “特斯拉 Model Y 的最强对手”,其预售价或 23 万元起,标配激光雷达和空气悬架,直指中高端市场。
- 品牌认知与用户反馈
小米汽车凭借高性价比和科技属性,在市场上迅速建立了品牌认知。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锁单量超 24.8 万辆,用户对其自动驾驶、800V 快充等功能评价较高。
四、潜在风险与未来挑战
- 产能瓶颈
尽管小米汽车通过双班生产和工厂扩建提升产能,但订单积压问题依然存在。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仍有约 15 万台订单未交付,产能不足可能影响品牌口碑。
- 市场竞争加剧
2025 年,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品牌均计划推出新车,传统车企(如大众、宝马)也加速电动化转型,小米汽车需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旗下的独立品牌,已实现从代工到自主生产的转型,品牌标识统一为 “小米”,并通过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巩固市场地位。尽管面临产能和竞争压力,小米汽车凭借生态整合优势和高性价比策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大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