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电驱

2025-04-21 17:54:26  阅读 25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电驱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驱系统已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突破,尤其在高性能车型和智能化技术上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以下从核心技术、应用车型、行业创新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技术突破


  1. 超级电机 V8s 的量产应用
    小米自研的 V8s 超级电机是当前量产车中性能最强的电机之一,其最高转速达27,200rpm,峰值功率425kW,扭矩635N·m,功率密度高达10.14kW/kg。该电机采用960MPa 特种硅钢片全油冷散热S 型立体油路设计,配合自研碳化硅模块,电控效率达98.7%,满电至亏电动力衰减小于 5%。此外,小米还完成了35,000 转电机的技术预研,采用碳纤维极光缠绕转子工艺,进一步提升转速极限。

  2. 三电机系统的性能颠覆
    在 SU7 Ultra 车型中,小米首次采用前 1 后 2 三电机布局,综合总功率达1,138kW(1,548 马力),扭矩1,770N·m,零百加速仅需1.98 秒,最高时速350km/h。后轴双 V8s 电机的协同输出,使其成为纽伯格林北环赛道6 分 46 秒 874圈速记录的创造者,超越保时捷 911 等传统超跑。

  3. 碳化硅与高压平台的融合
    小米 HyperEngine 4.0 电驱系统整合了800V 高压平台和碳化硅逆变器,支持5.2C 超充,11 分钟即可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碳化硅模块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电控效率,还降低了能量损耗,使 SU7 Ultra 在赛道模式下功率输出提升 30%。


二、车型应用与性能表现


  1. SU7 Ultra:赛道级性能标杆
    作为小米高性能旗舰,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系统,配合宁德时代麒麟 II 电池(容量 93.7kWh),CLTC 续航达600km。其电驱系统通过环形冷泵散热系统碳纤维轻量化设计(全车 17 处减重),在保持 2,360kg 整备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极致的动力与操控平衡。

  2. YU7:高端 SUV 的电驱布局
    小米首款纯电 SUV YU7 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和双电机四驱(综合 508kW/691 马力)两种版本,CLTC 续航最高770km。四驱版采用前感应异步电机(220kW)+ 后永磁同步电机(288kW)组合,零百加速3.4 秒,支持弹射起步和狂暴模式。其电驱系统还通过CTB 电芯倒置技术优化了电池安全性,并搭载自研电控算法,实现能量回收效率提升 10%。

  3. 技术普惠:SU7 系列的主流市场覆盖
    基础车型 SU7 搭载双电机系统(总功率 495kW),零百加速3.6 秒,CLTC 续航700km。其电驱系统采用汇川联合动力的电控方案,结合宁德时代神行磷酸铁锂电池,兼顾性能与成本,成为 20 万 - 30 万元市场的热门选择。


三、行业创新与生态布局


  1. 专利技术的持续积累
    小米在电驱领域已申请155 项专利,其中 60 项已授权。2025 年 4 月获批的CN222735932U 专利通过设置阻尼液支撑件,有效抑制电机转轴振动,提升高速运转稳定性,适用于高转速电机场景。

  2.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协同

    • 自研与外采结合:SU7 Ultra 的 V8s 电机由小米自研生产,而基础车型电驱系统仍依赖汇川技术、联合动力等供应商。
    • 材料创新:采用精达股份的高强硅钢电磁线,支撑 3 万转电机量产;斯达半导的车规级 SiC 模块则为高压电控提供核心部件。
    • 电池 - 电驱协同: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5C 超充电池,配合 800V 平台实现 “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进一步强化补能效率。

  3. 未来技术储备
    小米正在预研四电机轮边驱动系统,综合功率达1,511kW(2,054 马力),支持原地掉头、圆规转向等功能,对标比亚迪 “易四方” 技术。同时,48V 线控转向全主动悬架的研发,将进一步提升电驱与底盘的协同控制能力。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驱技术以高性能、高集成、高兼容性为核心,通过自研电机、碳化硅高压平台及智能化电控算法,在超跑、SUV 等细分市场实现了技术突围。其布局不仅覆盖了从 20 万到 80 万元的价格区间,还通过专利储备和供应链协同,为未来的技术迭代奠定了基础。随着四电机驱动、线控底盘等技术的落地,小米有望在智能电动化领域持续引领行业趋势。

小米汽车电驱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21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