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现有信息和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的单车亏损情况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综合评估:
一、核心数据与趋势
- 2024 年基础数据
- 全年亏损:2024 年小米汽车交付 13.69 万辆,亏损 62 亿元,单车亏损约4.53 万元。
- 季度改善:第四季度交付 6.87 万辆,亏损 7 亿元,单车亏损缩至1.02 万元。
- 成本结构:SU7 标准版生产成本约 21.59 万元(含研发摊销、制造、物流等),而售价 21.59 万元,毛利率约 - 5% 至 - 8%。
- 2025 年预测
- 销量目标:小米计划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实际可能达 45 万 - 50 万辆),规模效应下固定成本分摊减少。
- 盈利预期:若销量达标且研发投入稳定(如 Q1 保持 41 亿元),2025 年 Q1 可能实现扭亏为盈。
- 价格策略:SU7 Ultra(52.99 万元)等高配车型占比提升,平均售价(ASP)上涨,或带动毛利率改善。
二、关键影响因素
- 销量规模与成本分摊
- 规模效应:销量从 2024 年的 13.7 万辆增至 2025 年的 35 万辆,单车研发摊销(约 1 万元)和制造成本(约 1 万元)将显著下降。
- 供应链优化:小米通过一体化压铸(降低车身成本 15%)、生态链协同(节省软件研发成本 5000 元 / 辆)等手段压缩生产成本。
- 市场竞争与价格战
- 比亚迪冲击:比亚迪汉 EV 降价至 18.98 万元,直接挤压小米 SU7 的 20 万 - 30 万元价格区间,可能迫使小米进一步降价或增加配置,加剧亏损。
- 行业共性:新势力车企普遍面临初期亏损,如蔚来 2024 年单车亏损 10.1 万元,小鹏 3.05 万元,小米的亏损水平处于行业中游。
- 政策与补贴
- 政府补贴:2025 年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报废补贴最高 2 万元,可能部分抵消小米的价格压力。
- 地方支持:深圳等地对新能源车提供最高 1.5 万元置换补贴,若小米车型符合条件,可间接提升终端售价。
三、2025 年单车亏损预测
- 乐观情景(销量 45 万辆 + 成本优化)
- 固定成本分摊:研发摊销从 1 万元 / 辆降至约 0.4 万元,制造成本降至 0.8 万元。
- 毛利率提升:假设毛利率从 2024 年的 18.5% 提升至 25%,单车亏损可能收窄至1 万 - 2 万元。
- 中性情景(销量 35 万辆 + 价格战)
- 价格压力:若 SU7 系列平均售价下降 5%(如 21.59 万元降至 20.5 万元),毛利率维持 18%,单车亏损约3 万 - 4 万元。
- 悲观情景(销量未达预期 + 供应链波动)
- 销量不足:若销量仅 25 万辆,固定成本分摊增加,叠加芯片短缺或电池涨价,单车亏损可能回升至4 万 - 5 万元。
四、长期盈利路径
- 技术降本:2027 年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 400Wh/kg)、5 分钟快充技术落地,将显著降低电池成本。
- 软件盈利:通过智能驾驶订阅(如 SU7 Ultra 的激光雷达功能)、生态链联动(手机 - 车机互联)等增值服务,硬件亏损可通过软件弥补。
- 全球化布局:墨西哥工厂投产(年产能 300 万件),服务北美市场,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
结论
综合来看,2025 年小米汽车每卖一辆车的亏损可能在 1 万至 4.5 万元之间,具体取决于销量规模、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若 35 万辆交付目标达成且供应链稳定,全年亏损有望收窄至 30 亿元以内,部分季度甚至可能实现盈利。长期而言,小米需在 2026 年前将单车亏损缩减至 1 万元以内,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