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销售模式并非单一的直销,而是采取 **“直营 + 授权” 的混合模式 **,结合了直营交付中心与经销商网络的优势,以实现市场覆盖与用户体验的平衡。这一策略既延续了小米在手机领域的新零售经验,又根据汽车行业特性进行了创新。
一、核心城市的直营体系
- 交付中心的标杆作用
小米在一线及省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自建自营交付中心,承担销售、交付、售后全流程服务。例如,北京亦庄的 “前店后厂” 模式将工厂与体验店结合,用户可直观感受生产过程,增强信任感。这类直营网点通常面积较大(如北京王府井旗舰店超 800 平方米),定位为品牌形象与服务标杆,确保高端车型(如 SU7 Max)的价格统一和用户体验。
- 数据驱动的直营管理
直营体系通过小米集团的数字化能力,实现库存、价格、服务标准的统一管理。例如,用户通过官网或 APP 下单后,系统自动匹配最近的交付中心,避免传统经销商压库和价格混乱的问题。
二、下沉市场的经销商合作
- “1+N” 渠道模式
“N” 代表与经销商合作的销服一体店和科技生态融合店。小米与全国百强经销商集团(如恒信汽车、元通汽车)及区域强商合作,在主流汽车商圈建设销服一体店,提供 “代理销售 + 授权服务”。例如,2025 年 3 月新增的 15 家门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4 月计划进入保定、德州等 7 个新城市,快速覆盖低线市场。
- 小米之家的生态协同
小米还将部分小米之家升级为汽车体验店,利用现有 3C 零售网络触达消费者。例如,苏州、重庆等地的小米之家引入汽车展示和试驾服务,用户可在购买手机、家电的同时体验汽车产品,形成 “人车家全生态” 场景。
三、混合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 效率与成本平衡
直营模式保障核心市场的品牌控制力,而经销商合作则借助其本地化资源快速扩张。例如,小米汽车 2025 年计划新增 5000 家门店,其中 400 家为融合大店,需依赖经销商的资金和渠道资源。这种模式避免了纯直营的重资产压力,同时比传统经销更高效。
- 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尽管销售渠道多元化,但小米通过统一的交付流程(如全国统一价、线上订单系统)和标准化服务(如授权服务商需通过小米培训)确保用户体验一致。例如,置换服务由第三方合作商提供,但需遵循小米的 “7+14 天价保” 政策,保障用户权益。
- 挑战与应对
- 价格管控:部分经销商可能通过优惠变相降价,小米通过动态价格监测系统和渠道激励机制(如销量达标返点)进行约束。
- 服务质量:授权服务商需接受小米的定期考核,未达标的将被淘汰。例如,2025 年计划新增的 127 家服务网点中,部分采用第三方合作模式,但需通过小米认证。
四、行业对比与趋势
- 与新势力的差异
蔚来、理想以纯直营为主,而小米更接近小鹏的 “直营 + 代理” 模式。例如,小鹏将直营店聚焦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依赖经销商,而小米的直营交付中心同样承担区域服务枢纽功能。
- 政策与市场影响
2025 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叠加 “以旧换新” 补贴,刺激市场需求。小米通过混合模式既能享受政策红利,又能灵活调整渠道策略应对竞争(如比亚迪的价格战)。
总结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销售模式可概括为 **“核心直营、外围授权、生态协同”**,通过直营保障品牌形象与服务质量,借助经销商快速下沉市场,并利用小米之家的生态优势提升用户粘性。这一模式既符合小米的互联网基因,也适应了汽车行业的复杂性,为其实现 35 万辆交付目标提供了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