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新车发布计划已进入密集落地阶段,结合最新行业动态与官方信息,其产品矩阵、技术突破与市场策略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2025 年已发布及计划发布的核心车型
- 小米 SU7 Ultra(已上市)
作为小米汽车的性能旗舰,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该车搭载三电机动力系统,综合功率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7 秒,CLTC 续航 620 公里,创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等多项赛道圈速纪录。截至 3 月,订单已突破 1.9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用户群体中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车主占比超 50%。
- 小米 YU7 系列(2025 年 6-7 月上市)
- 单电机后驱版:搭载 235kW 电机,售价 23 万元起,CLTC 续航超 700 公里,定位入门级纯电轿跑。
-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2 秒,配备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支持城市 NOA 智驾功能。尽管 YU7 缺席 2025 上海车展,但已完成工信部备案,计划在小米工厂二期生产。
- 小米昆仑增程版(2025 年底发布)
定位中大型 SUV,采用三排座椅布局,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预计续航超 1000 公里。该车或采用代工模式生产,目标填补小米在混动市场的空白。
- SU7 系列衍生车型
包括 15 周年纪念版(璀璨洋红配色,选装价 9000 元)和续航升级版(CLTC 突破 900 公里,支持 800V 超快充),进一步细化市场覆盖。
二、技术突破与生态布局
- 三电系统
- 电机技术:V8s 电机量产转速达 27,000rpm,功率密度超越特斯拉同级别产品,碳化硅电控技术降低能耗 15%。
- 电池创新:SU7 Ultra 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255Wh/kg;与清陶能源合作开发的半固态电池已进入测试阶段,计划 2026 年量产,届时 CLTC 续航可达 1100 公里。
- 智能驾驶与座舱
- Xiaomi Pilot 3.0:配备 1 颗激光雷达 + 11 颗摄像头,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及城市道路红绿灯识别(部分城市试点),L3 级功能待法规开放后通过 OTA 解锁。
- 澎湃 OS 车机系统:深度整合米家生态,支持手机、家居设备无缝联动,AI 语音助手可执行复杂指令(如 “打开车窗 30% 并导航到充电站”)。
- 补能网络
2025 年计划建成 500 座超充站,峰值功率 600kW,兼容 800V/400V 车型,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三、产能与市场策略
- 产能爬坡
北京工厂一期产能利用率超 200%,月均交付 2.4 万辆;二期工厂预计年中投产,规划产能 15 万辆。武汉工厂建成后将形成南北双基地布局,缓解产能压力。
- 销量目标
2025 年销量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3 月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SU7 Ultra 贡献约 25%-30% 新增订单。
- 用户权益
4 月限时政策包括 SU7 Ultra 价值 9 万元的碳纤维套件、五年免费保养及终身智驾使用权;SU7 基础版赠送 Nappa 真皮座椅及智能驾驶功能。
四、挑战与风险
- 供应链压力
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产能紧张,固态电池原材料(如硫化锂)全球自给率仅 30%,可能影响后续车型交付。
- 政策合规
2025 年 4 月实施的新国标要求电池包热失控后 2 小时不起火,小米 YU7 需在 2027 年前完成技术整改,短期销售不受影响。
- 盈利压力
2025 年 Q1 预计亏损 1-2 亿元,单车亏损约 4.5 万元,但毛利率从 15.4% 提升至 20.4%,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五、行业影响与用户建议
小米凭借 “高性价比 + 生态协同” 策略,正加速抢占新能源市场。SU7 Ultra 的热销(3 天订单破 1 万辆)标志着其品牌溢价能力提升,而 YU7 的加入将进一步覆盖 20-30 万元主流市场。对于消费者,建议关注 6-7 月 YU7 上市动态,以及年底昆仑增程版的定价策略;投资者则需跟踪产能释放节奏与固态电池技术落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