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发布会于 2 月 27 日晚 7 点以线上形式举办,与小米 15 Ultra 手机发布会同步进行,主题为 “双 Ultra,联袂登场”。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小米汽车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标志着其高端化战略的全面落地。以下是发布会的核心信息与深度解析:
一、发布会核心内容
- 价格与配置:打破性能车定价逻辑
小米 SU7 Ultra 标准版定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纽北挑战完成后上市),竞速套装 10 万元。相比此前 81.49 万元的预售价,标准版直降 28.5 万元,被雷军称为 “让喜欢的人真正买得起”。
- 性能参数: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双 V8s+V6s),最大功率 1138kW,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CLTC 续航 630km,电耗 16.5kWh/100km。
- 赛道基因:配备赛道级冷却系统、主动式后扩散器(双速自适应调节)、碳陶刹车盘(制动距离 30.8 米),可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完成两圈连续冲刺而不衰减。
- 技术亮点:全域高压生态与智能驾驶突破
- 三电系统: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支持 4C 超充(12 分钟补能 10%-80%),配合小米自研 800V 碳化硅平台,系统效率达 97.6%。
- 智能驾驶:搭载小米澎湃 OS 2.0 车机系统,集成 “赤兔 N1” 车规级神经拟态芯片,支持城市 NOP + 跨楼宇自动泊车、V2X 车路协同(接入 30 城智慧交通网络)。
- 赛道认证:发布会前已创下上海国际赛车场(2 分 09 秒 944)、成都天府赛道(1 分 26 秒 741)等四项国内专业赛道最速四门量产车纪录,并打破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保持的上赛圈速纪录。
- 市场表现:供不应求与产能爬坡
- 发布会后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3 天销量超 1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 1 万辆目标。截至 3 月 2 日,订单大定破 1.9 万台、锁单破 1 万台,交付周期仅 9-12 周(标准版需等待 35-38 周)。
- 雷军透露,SU7 Ultra 用户中 50% 来自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女性用户占比约 20%,世界围棋冠军柯洁等名人已成为车主。
二、发布会战略意义
- 小米汽车的高端化里程碑
SU7 Ultra 的定价与性能直指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等传统豪华品牌,通过赛道成绩与技术参数重塑用户对国产高端电动车的认知。雷军在发布会上强调,小米汽车 “十年内要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并计划 2025 年量产版挑战纽北量产车圈速榜。
- 生态协同的深度整合
发布会同步展示了小米 15 Ultra 手机与 SU7 Ultra 的联动功能,如手机可作为车钥匙、跨设备无缝导航、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等,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概念。
- 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尽管 SU7 Ultra 销量火爆,但小米汽车仍面临产能瓶颈。雷军表示,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工厂已启动双班生产,二期工程计划年内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三、行业影响与用户反馈
- 媒体评价
第一财经等媒体认为,SU7 Ultra 的定价策略 “颠覆了传统性能车市场”,其性价比与技术配置可能挤压特斯拉 Model S Plaid、蔚来 ET7 等竞品的市场份额。
- 用户争议
- 正面反馈:多数用户认可其赛道性能与智能化体验,称其为 “国产性能车天花板”。
- 质疑点:部分消费者对品牌溢价、售后服务网络(小米之家转型汽车体验店)及长期可靠性存疑。
四、未来展望
小米汽车计划 2025 年 6-7 月推出首款 SUV 车型 YU7,并在四季度亮相增程版 SUV “昆仑”,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同时,雷军宣布 2025 年研发投入将达 300 亿元,其中 25% 用于 AI 与汽车相关技术,持续强化技术壁垒。
总结
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发布会不仅是一款新车的亮相,更是小米汽车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的宣言。其 “技术普惠” 的定价策略、赛道级性能与生态整合能力,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竞争维度。然而,产能提升与品牌认可度仍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
